毛利低于30%,高層不許“有規模無利潤”,華為手機如何求變?手機
3月底,華為發布了其2016年的年報。從年報來看,華為的運營商、企業、終端三大業務都取得了較為穩健的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凈利潤371億元人民幣。但終端業務毛利不超過30%,to B的業務毛利則超過了40%。對此,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終端這塊業務未來不以追求規模為中心,而是利潤為中心,保證合理的利潤最重要。釘科技注意到,這不是華為高層第一次釋放手機業務要追求利潤的信息了,面對戰略重心的變化和高層的不斷施壓,華為消費者BG業務今年承壓嚴重。
銷售收入大增但毛利不超30%
華為年報顯示,2016年三大業務板塊中,華為運營商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9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企業業務市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4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消費者業務全年智能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臺,銷售收入1,7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
從銷量來看,智能手機業務取得了優秀的業績,從全球看,出貨量也僅低于三星和蘋果,排名第三。但從銷售收入來看,雖然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4%,但毛利卻低于30%,不及to B業務超過40%的毛利水平,應該說并不出色。
從印象來看,華為手機是國產品牌中高端的代表,其手機均價也相比絕大多數友商高,Mate系列、P系列等售價都3000元以上。但從華為披露的財報數據來看,華為手機2016年平均銷售單價也僅有1293.5元,和三星手機平均單價222美元(約合人民幣1531元)、蘋果手機平均單價617美元(約合人民幣4196元),仍有不小的差距。
毛利不夠高,或與華為的品牌投入、特別是渠道投入有關。徐直軍表示,2016年在品牌建設和渠道建設方面的投資超過49億,但他也強調,這49億是去年的特別投資,2017年會基于業務的發展正常來投資,不會再做這種特別投資,由于特別投資帶來的影響今年可能不會存在。這意味著,今年華為在品牌連鎖體系方面的投入不會像2016年那樣做法特別安排,而這對華為手機毛利的提升會有一定的幫助。
終端研發投入不及三星蘋果
與國內一線友商相比,華為是一家真正技術驅動的公司,因此在研發投入上,華為也堪稱業界標桿。從研發投入總量來看,華為年報顯示,2016年華為研發投入764億,第一次超過100億美元。
據了解,華為研發費用在內部分為兩部分:一是產品開發投資,基于客戶需求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這部分占到了83%;二是面向未來的研究和創新,2016年這部分占到整體研發投資的17%。
從研發投入比例來看,華為當年的研發投入大部分是投向了客戶需求的產品研發方面,真正做戰略儲備的技術研發創新投入占比不到1/5。
另外,雖然華為研發投入總額巨大,但也應該對此客觀看待。徐直軍就表示,華為研發投入大是總數大,并不等于每個領域都大。“我讓他們統計了一下,華為在各個領域的研發投資到底有多大。沒看到一個領域比別人大,智能終端如果跟蘋果三星比少得可憐。如果無線領域跟愛立信比,也比它少,在路由器領域跟思科比少得可憐。總數加起來很大,但是每個領域上并不是最大。不能把to B研發投資說成to C的,把to C的研發投資說成to B的。”他說。
因此,華為的超過100億美元的研發投入,雖然規模很大,但并不是都投在基于未來的研發和創新上,更不是都投在手機業務上,就手機業務來說,盡管華為消費者BG業務執掌人余承東多次提到在產品和技術上超越了蘋果,但研發投入來看,仍遠不及蘋果、三星。
高層壓力下改變在即
從年報來看,消費者BG業務已經是華為僅次于運營商業務的第二大業務,而且未來有可能成長為最大的業務。但2016年華為在實現全球銷售收入521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的同時,凈利潤僅同比增長0.4%,幾乎停滯不前,與華為手機業務的利潤水平較低有很大關系。
從目前來看,華為高層對手機業務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徐直軍直言:手機只有規模沒有利潤,我們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我們不是強調規模,而是強調有一個合理盈利情況下去實現向前走,消費者BG有什么具體措施,你要去問余承東,我不能代他回答這個問題。
從徐直軍的話里不難解讀出兩層含義:一是手機業務必須盡快提升盈利能力,二是手機業務提升利潤的責任余承東必須擔負起來。作為消費者BG業務的一把手,余承東自然必須承擔這樣的責任,只是高層用“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這樣的話語提出要求,可見余承東身上的壓力之大。
釘科技認為,華為手機從追求規模到追求利潤,至少會做出以下幾個改變:
一是砍掉一些低毛利的產品。華為除了Mate、P、nova系列產品之外,其實還有不少低毛利的千元機,這些產品貢獻了銷量,但對利潤貢獻并不大,華為有可能首先從精簡低毛利的千元機開始,提升整體利潤水平。
二是縮減渠道成本。華為2016年在渠道建設上有“特別投入”,而據余承東此前表述,華為的渠道成本很大,很多利潤都被渠道商賺走了,因此今年華為有可能縮減渠道費用,減少渠道建設的支出和渠道分成支出。
三是繼續提升產品單價。盡管華為的產品單價相比國內品牌來說已經足夠高,但與三星、蘋果相比仍有差距,提價仍有一定的空間。從華為P10發布來看,提價仍是華為手機提升利潤水平的策略之一。
【來源:釘科技 作者:丁少將】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