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動車大量出現,能復制共享單車的火爆嗎?業界
背景:
共享經濟的風頭在最近一年多非常的火爆,繼共享單車之后,今年的清明節前后,共享充電寶又獲得了多家頂級投資機構的青睞,短短時間內已經有多家公司參與到共享充電寶的賽道中。不僅僅是共享充電寶,實際上,除了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之外,共享快遞類別的公司比如閃送,共享倉儲類別的公司比如中倉網等等共享經濟的產物也在這兩年誕生。
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曾經就共享經濟方面撰寫過幾篇文章,比如《細思極恐,共性單車產業可能會有哪些灰色收入》,《沒看懂共享充電寶?這是大佬們在押寶5G時代!》,《離職、裁員、對罵、刷單,盜損、灰產,共享出行路在何方?》等等。共享經濟在網絡人口紅利不再的時候,已然成為了存量市場中尋找新增量的最好方法之一。
在這股大潮之后,共享電動車(又有叫共享電單車,共享電瓶車的)和共享汽車的生意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這實際上是很簡單的邏輯:共享單車火了,那么速度更快的共享電動車以及體驗更好的共享汽車理論上也會有火的可能。
根據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的了解,目前共享電動車領域已經有小蜜、享騎出行、綠領、獵吧、租八戒、小鹿單車、電斑馬、ebike、八點到、7號電單車、萌小明、閃騎電單車等等公司參與,有意向參與的公司還有很多。但目前這些公司中,只有少數具有產業背景,比如有雅迪背景的電斑馬,有寶駕背景的小蜜等,但真正得到市場融資的企業并不多,大牌的投資人則幾乎沒有。
共享電動車領域目前主要分成兩個類別,一個類別是沒有腳踏的,以電動車為模板的車輛;另外一種則是有腳踏的,以騎行+電助力共同工作的共享電單車。
目前如西游電單等公司就是采取這種模式。這種模式兼顧了自行車和電動車的優點,騎行省力且速度快,對于充電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一般一輛車可以續航100公里左右,這比目前共享電動車領域最高80公里的續航還要多。
相比較普通的共享電動車,小商幫科技(公證號:xiaoshangbang)更看好共享電單車的模式。
那么,共享電動車領域到底有沒有可能重復共享單車的火爆?這個產業有戲嗎?
存在的問題
共享電動車領域在推出后,就面臨很多的質疑,目前市場上的主流疑問,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總結出如下的幾點:
1、成本高昂
這個很容易理解,大部分共享單車的成本都控制在1000元之下,ofo一類的成本據稱在250元左右。而共享電動車則動輒2000元以上的成本,以部分公司公布的數據來看,最低也要1500以上的成本。
成本高昂的壞處很明顯,ofo布局100萬輛車,大約需要2.5個億,但共享電動車以最便宜1500元成本計算的話,布局100萬輛就需要15個億,整整多了6倍。如果像摩拜單車一樣號稱到2000萬輛以上的水平時,投資至少在300個億以上,這是要多燒錢啊!
與成本對應的是盜損問題,共享單車250元,出現損失維修的話一般100塊左右就夠了,出現被盜情況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追責,盜損率哪怕到了30%,公司依然是能負擔的。實際上,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在《沒看懂共享充電寶?這是大佬們在押寶5G時代!》提出過一個“押金與物品的比率”的概念,共享電動車的押金與物品比率是很差的,如果發生了盜損事件,損失會很大。細心的讀者可以自己去看那篇文章后,計算一下押金與物品的比率問題,比率越高的共享生意,如果是高頻的,那么一定是一門好生意。
為了減少投入成本,目前很多單車廠家采取區域加盟的方式來攤低成本,總部提供平臺的軟件和服務,加盟者購買電動車進行運營,或者建設充電樁等,對行業而言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
2、充電問題
與人力為主的共享單車比較,充電問題是共享電動車繞不過的坎,其實不僅僅是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也是一樣,要么要加油,要么要充電,總之,做不到像共享單車這樣沒有時限可以隨意騎行的能力。
目前,共享電動車續航里程短的僅20多公里,而長的最多到80公里。如果以每個人騎行10公里計算的話,共享電動車的電池基本上可以給2-8個人使用,之后就必須去充電。而這個過程是由用戶停到公司提供的充電樁附近,或者是停到指定的區域內,然后由工作人員去取回。
這實際上要么就是讓用戶非常的不方便,要么就是讓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總之,共享單車擁有的無樁使用便捷性,在共享電動車這里得不到相應的體現。
目前,共享電動車領域主要的應用場景是能夠框定范圍的區域,比如校園,景區、企業園區等,這些區域的好處在于使用的頻率會比較高,追責相對容易,充電問題相對容易解決。但如果只能在小場景中應用,則天花板很明顯,而且隨著入局者的增加,競爭也會非常的激烈。
而在城市的場景中,充電問題會更加難解決一些,目前的廠商中,通過固定區域推送專門的維護人員進行更換成為主要的解決方案,這要求公司有足夠多的人員覆蓋服務能力。而后續,部分廠商會采取眾包換電的模式,這對企業的電瓶投入和眾包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3、政策因素
電動車由于充電的屬性,面臨幾個政策問題:牌照、限速和標準。
與共享單車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共享電動車的牌照要拿下來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今年以來,已經有多起關于無牌照電動車被取締的新聞。而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利益的問題。
實際上,共享電動車主打的最后10公里策略,已經延伸到了出租車的領域,一旦做成全城布局的情況后,勢必會對出租車行業造成打擊。而共享單車競爭的主要是最后1公里,對出租車行業的打擊力度有限。
對于深度介入與出租車競爭的滴滴公司,現在面臨的處境如何其實大家已經很清楚了。而滴滴們可以被收編成為新的出租車公司,但共享電動車則不可能。
在北京市的規定中,曾經被叫停的小蜜和7號電單車經過整改后,符合了北京市的要求:“時速在20公里以內、重量不超過40公斤、可腳踏騎行等”,基本上就把共享電動車變成了“共享電單車”,也就是電力+腳蹬的模式。但,這兩款經過改進的車子,依然面臨不給發牌照的風險,官方給出的原因是“安全隱患大”。
所以,政策因素不管是監管牌照還是其他方面,歸更到底是利益之爭,你做做校園,景點、企業園區之類的就算了,這個反正出租車也不會來競爭,但如果做成全城的模式,哪怕你能解決無樁的問題,基本上要全面推廣的難度是很大的。
4、收費模式
與共享單車領域比較統一的收費模式相比較,共享電動車領域的收費相對而言是非常混亂的,各家的收費標準差距比較大,主要原因就在于盈利的壓力不同。
由于電動車涉及到充電的問題,因此其收費大部分會參考出租車的模式,即:起步價+,每公里的收費。
以7號電單車為例,5公里內收費2元,超過5公里每公里加收費1元。那么,9-10公里的距離收費為6元。當然,市場上有比這個便宜的,也有更貴的。
我們以一家主打校園的共享電動車公司獵吧的數據為例,該公司每天每輛車號稱能帶來10元的收益,每輛車成本控制在2000元左右,那么理論上最理想的情況下他們200天能夠回本。實際上由于盜損和各種其他費用,能夠在一年回本就算不錯了。
以小黃車ofo很低的單車成本,利潤上2個月之內就能回本的模型,到目前仍然處于燒錢的狀態,那么共享電動車們如果發現了城市共享之路很難行得通之后,一窩蜂都往校園、景區和企業園區去擠的話,其競爭的激烈程度可能比共享單車有過之而不及,而市場天花板則比共享單車要明顯的多,所以,資本不愿意投也是正常的選擇。
我們前面提到,目前大部分的入局者都采取加盟的方式,收取一筆加盟費,然后共同來經營,部分情況下經營者也可以對加盟商提供電動車。這種模式的好處在于經營者能夠比較快速的回籠資金,并且減少投資的壓力。但問題在于加盟運營的管理難度較大,而且對于盈利模型而言,雙方利益如何分配,如果出現持續的虧損,雙方的風險如何均攤等等,出現盜損的風險之后雙方如何共同處理,分擔成本……,對于這些初創企業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
我們不能排除未來少數共享電動車公司主打加盟模式,并且進行數據造假,一旦形成龐氏騙局,這種重資產的模式將會害死很多加盟商。
除了上述的問題之外,共享電動車還存在維修成本高,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大以及事故權責界定難度大等問題,不再一一討論。
競爭者
除了共享單車之外,共享電動車至少面臨兩個方面的競爭者:共享單車,無人駕駛車。
共享單車其實不用多說,中短途的騎行依然是很多人的首選,其一是因為運作相對成熟,大量資本介入后,短期內大牌的公司倒閉的風險比較低,押金相對安全;其二是價格更便宜;其三是數量眾多,尋找車源更方便。
還有一個潛在的強有力競爭對手,那就是無人駕駛。
很多人都認為無人駕駛離我們還很遠,但有一家叫馭勢科技的公司,已經在今年推出了低速無人駕駛解決方案,并在廣州的白云機場定地方進行了試運行。
無人駕駛的方案,對于多人的情景比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動車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你可以在車上拍照,休息,聊天甚至睡覺,所要做的僅僅是設定好行車的路線。這對于出行者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你可以用最“懶”的方式享受最舒服的體驗,騰出來的雙手可以拍照,可以看手機。而你的注意力可以放在聊天和享樂方面,而不用緊繃神經關注前方。
在共享電動車目前主要的應用場景:校園、企業園區以及景點中,無人駕駛方案可以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并且體驗更好。
當然,無人駕駛技術目前還在完善中,而且對于單個人的出行而言,可能并不那么方便使用,費用方面現在也沒有定論,因此,短期內共享電動車依然存在機會。
除了無人駕駛車之外,共享汽車目前也已經在全國開始流行,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在歷史文章《離職、裁員、對罵、刷單,盜損、灰產,共享出行路在何方?》對于共享汽車有過詳細的描述,這里不再贅述。
共享汽車模式對于用戶而言,同樣可以解決5公里以上的出行問題,尤其是涉及老弱病殘孕的用戶群體,則汽車模式顯然比單車模式要好得多。
結論
共享電動車領域從有人布局到現在,也已經有兩年時間了,但這個領域一直不溫不火,目前入局的十幾家公司中僅萌小明,閃騎電單車等公司獲得了投資,而且與共享單車動輒上億的投資相比,投資額度其實是很小的,尤其考慮到單車成本要比共享單車要貴的多,因此目前來看鋪設的面和密度跟共享單車比較都很小。
由于充電問題和成本問題,共享電動車的“無樁”模式在目前階段推廣存在很大的難度。同時,由于政策風險較大,共享電動車在各個城市的推廣并不算太順利,被叫停的情況屢屢發生。由于最后10公里已經把手伸入了出租車的領地,因此,政策風險會長期存在。
目前做的相對好的公司基本上都在校園場景、企業園區場景和景區場景等特定小范圍場景中做文章。但這些場景一方面市場空間有限,另外一方面則面臨的競爭非常激烈,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景區和園區自營的交通工具、無人駕駛汽車、自購交通工具等等,其中,除了共享單車之外,小商幫科技(公眾號:xiaoshangbang)看好共享電單車和無人駕駛擺渡車兩種模式,共享電單車騎行速度快,省力,續航能力相對強,車身相對輕便,是共享電動車領域最有可能脫穎而出的品種,而無人駕駛擺渡車則有更好的體驗,尤其在人數較多的參觀場景中,體驗會比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等要好得多。
綜合而言,共享電動車的使用場景遠不如共享單車,雖然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但整體而言,可替代性比較強,面臨的政策風險比較大,運營成本過高,續航里程過短(大部分都不超過50公里),除了共享電單車可能會有比較好的市場空間之外,其他品種的共享電動車投資加盟的風險較大。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