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1》:從成功的營銷到失敗的營運手游
注意右端只到四月一號
從剛發售時的最高55萬人在線,到最近全平臺20萬人在線(要知道,《戰地4》現在還有7萬人在線)《戰地1》究竟遇到了什么問題?
還記得當初的#RIP COD嗎?
利欲熏心的開箱機制
還記得發售之前,當EA宣布游戲本體并不會包含法軍和俄軍,只會出現在DLC中時,廣大玩家紛紛痛罵EA掉進錢眼里,為了賣季票真是什么下三濫的手段都用出來了。然而等到游戲發售,大家才發現,自己罵早了,戰斗包才是(battle pack)集EA奸詐,黑心,無良于一體的產物。
本身在游戲中加入微交易,就非常招罵,在一個3A大作中加入微交易更招罵,在一個110美元的3A游戲中加入微交易?!
這一個就是兩刀
首先讓我們先復習一下《守望先鋒》的補給包。這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大致的說,應該是靠著升級,玩亂斗(或者氪金)拿補給箱,重復皮膚自動換成金幣,同時有一系列防黑臉系統。(平均10箱一橙,25箱左右觸發防黑臉)
那么《戰地1》的戰斗包呢?
在每回合結束后,系統會隨機給大約1/6的玩家發放一個標準(白板)戰斗包。是的,完全隨機,和你完了多久沒有關系,和你的水平也沒有關系。
也許你開著重坦克瘋狂屠殺,100殺0死,也許你帶著小隊拼命占點,終于反敗為勝,也許你拿著心愛的狙擊槍,槍槍爆頭,高居排行榜第一。但是你就是抽不到戰斗包。相反,一個剛剛加入游戲三分鐘的菜鳥,卻很可能拿了一個戰斗包。
將這兩個系統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不難發現,OW中,補給箱和游戲水平是掛鉤的,因為贏得越多,升級越快,補給箱自然拿的也越快。同時,也不至于讓低水平玩家過于挫敗,因為即使盤盤輸,也并不會少太多經驗值,補給箱還是能拿到手的。
而在《戰地1》中,與游戲水平完全無關的真隨機補給箱,只獎勵那些,在游戲結束時仍然在游戲中的玩家,毫無疑問這是對高水平玩家(尤其是團隊奉獻型玩家)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那么,在戰斗包中,我們又能開出什么呢?
《戰地1》的戰斗包,均是有版本的(可以類比守望先鋒的節日特殊補給包)。每個戰斗包的內容,均不一樣,但是一般來說,普通版本的戰斗包,可以開出白、藍、橙三種皮膚。重復的或者是不想要的皮膚,可以換成碎片,而碎片,又可以重新換成戰斗包。
用碎片可以換三種不同的戰斗包,普通戰斗包(200碎片)會開出所有物品(但是顯然白板裝備概率最高),藍色戰斗包只會開出藍色和橙色皮膚,而橙色戰斗包,自然是只會出橙色皮膚的。
但是,結合到我們之前說的,每個戰斗包都有特殊版本,也就是說有些皮膚可能就某個戰斗包會出現,下次想再到,誰知道會到什么時候,那么玩家自然會為了某個自己喜歡的皮膚,瘋狂肝游戲。
就是這貨
比方說,為了開出上面的薩伏依,我攢了1800碎片(相當于我拆了60個普通皮膚),一口氣買了兩個橙色戰斗包。(因為很明顯,如果你想要某個橙色皮膚的話,不斷的靠碎片買橙色戰斗包是最明智的做法)
然后...開出了...一把手槍的皮膚,然后第二個戰斗包,又是同一把手槍的同一個皮膚!一個傳奇皮膚可以換270碎片,換言之,我用1800碎片,換了540碎片....
開了兩遍...這貨...
然而更屎的事情,就是我把這540碎片又拿去換戰斗包,然后又打水漂了,也就是我字面意義上的,拿著碎片打水漂玩。
將EA推上風口浪尖的“沙漠金”
將EA推上風口浪尖
讓大家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個純隨機的系統,居然被EA改的更屎了。怎么辦到的呢?難道是改了概率?
沒錯,就是改了概率。
在圣誕節更新的假日戰斗包中,DICE第一次加入了名為“沙漠金”的傳奇重坦皮膚。因為這是當時唯一一個載具皮膚,而且還是一個非常酷炫的橙裝皮膚,所以玩家自然瘋狂了。網友們開始瘋狂氪金,瘋狂開箱。然而,大家發現,即使是只開橙裝的傳奇戰斗包,也沒辦法開出這個傳奇皮膚。理論上,因為當時的節日限定戰斗包中,共有六個橙裝,所以理論上,這個重坦皮膚,應該是1/6的爆率才對啊。
例如,有網友在twitter上表示,自己買了130個普通戰斗包(也會爆成橙裝,只是概率更低),又用碎片換了50個傳奇戰斗包,仍然沒有開出理論上應該是1/6爆率的“沙漠金”。因為這個皮膚和其余的“普通”橙裝沒有任何區別,所有人都認為,它的爆率應該是持平的。然而經過reddit網友的統計,這個“沙漠金”皮膚,掉率大約是其他橙裝的千分之一。
玩家們花了大量金錢(120個戰斗包值180刀),沒有得到任何東西。(因為大家都將開出的重復皮膚拆解換為碎片,然后繼續購買戰斗包了)這自然激起了玩家們的憤怒。有很多人向客服投訴,因為涉及欺詐行為,要求EA退款。
那么,EA是怎么做的呢?
他們在皮膚右側加了幾個字:非常稀有(super rare)。
沒了,是的,沒了。不退款,不補償,不做任何表示,只在皮膚旁邊標注上一個特別稀有。就這么空手套白狼,靠一個“非常稀有”皮膚,輕松勾得玩家浪費了大量戰斗包。《守望先鋒》中,即使50個補給箱沒有開出玩家想要的皮膚,也可以換來大量的金幣,從而解鎖自己心目中的皮膚。然而《戰地1》中,碎片只能拿來換箱子,所以有大量的碎片被浪費掉了。
糟糕的平衡性
如果說,作為一個非氪金玩家,不在意皮膚的話,游戲體驗如何呢?
很遺憾的是,游戲體驗并不好。首當其沖的,便是空虛的內容。
槍械過于稀少,相較于《戰地4》,《戰地1》中的武器可謂是少得可憐,《戰地4》發售時,有64把主武器,16種不同載具,而《戰地1》僅有24把主武器,12種載具。(包含了馬)
以突襲兵為例,《戰地4》發售時,突擊兵有36把性能迥異的武器(其中包含26把所有職業都能使用的通用武器)而《戰地1》中,僅有6把。
雪上加霜的是,武器的平衡性相當糟糕,仍以突擊兵武器為例,三把SMG中,MP18除了有效距離稍微遠一丁點,幾乎在任何方面均不敵自動沖鋒槍Automatico,而Hellrigel雖然有大彈夾和更遠的有效距離,但是一來不容易解鎖(需要十級突擊兵)二來DPS太低,三來即使彈夾大,但是容易過熱,所以其實彈藥量優勢并不明顯。
所以總得來說仍然不敵自動沖鋒槍,正所謂狹路相逢Auto勝。這么強的武器,豈有不用之理?一時間,M1918遍地都是,完全見不到別的武器的身影。(現在Automatico和Hellrigel各占40%,剩下的MP18和貝利羅勒分別占15%和5%)
其次,便是糟糕的兵種平衡。
這張圖片顯示的是不同武器的擊殺數。最上面的紫線,是SMG擊殺(即突擊兵武器之一),第二根橙線,是半自動步槍,醫療兵武器,第三根...呃...也是淺紫色線是狙擊手,第四根青黃(?)線是LMG,第五綠根是手雷。
顯而易見,沖鋒槍的擊殺數,遠遠高于其余所有的武器,也就是相對于其他兵種,突擊兵明顯更強(更不用說除了SMG,突擊兵還有霰彈槍、AT炮和反坦克手雷這三個大殺器)。
其次則是支援兵的輕機槍實在是太弱了,在十二月的冬季補丁之前,可以發現支援兵的擊殺數,遠遠低于其余兵種。玩家使用突擊兵,至少擊殺了30%以上的其他玩家(這還不算突擊兵的地雷,反坦克手雷,反坦克炮),而支援兵只擊殺了13%的玩家。
更不用說即使是這13%的支援兵,大部分人也僅用一把白朗寧Bar打天下。Bar一把槍,就占了支援兵40%的擊殺數,遠遠高于第二名,占20%不到擊殺的MG15。
最上面那根線還只是BAR的一個版本
Grenade Spam
除了槍械平衡,還有別的問題,那就是:《戰地1》中的手雷,真的太多,太多了。上文提到過,有9%的死亡數,是手雷造成的。9%是什么概念?(四舍五入就是一個億啊同志們?。┫胂笠幌拢г鴼⒘?3%的玩家,而手雷殺了9%,也就是說你被一個支援兵殺死的可能性,僅僅比被手雷殺死高三分之一。
導致手雷泛濫的真正問題,是《戰地1》中大大增強的手雷用法。
游戲中的手雷,一般來說有兩種表現手法,其一是COD和《彩虹六號:圍攻》中的,拿出手雷就自動扔掉握片,延時引信就開始燃燒。第二種是《戰地4》中,出手時才扔掉握片,也就是手雷會在出手后固定時間引爆。(沒記錯的話是8秒后)
然而《戰地1》中,將所有手雷都改為了“智能手雷”,完全沒有引信,無論是握在手中,還是在天上飛行,都不會提前引爆,它只會在落地后引爆。這事實上大大降低了“手雷殺敵”的難度,既不用擔心炸手的問題,又不用擔心扔的太高,在空中爆炸。
更嚴重的是,落地之后,在短短的0.9秒后便會自動引爆,也就是說看到了一個手雷落在身邊,是沒有任何機會保命的。在900毫秒內,從反應過來,到轉到爆心反方向,然后跑到爆炸范圍外,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龐然黑影”地圖上線時,支援兵一躍成為我最愛的兵種,自然不會是因為前文提到的輕機槍,而是因為手雷和手雷十字弓。當時(其實一直到彈藥包和毒氣手雷改動前),我可以帶四個手雷——手雷十字弓(其實就是一戰版槍榴彈)可以帶兩個手雷,我還可以帶兩個毒氣手雷。然而靠著彈藥包,我每13秒就可以恢復一個手雷和一個裝備,也就是我每6.5秒就有一枚新的手雷。
這和無限手雷沒有任何區別!并且靠彈藥包補給時,人是可以隨意移動的,也就是說我可以到處跑,隨便浪,仍然能每6.5秒扔出一顆手雷。更不用說當時毒氣手雷是22秒持續時間,還有穿墻BUG了。
當時的《戰地1》這個FPS,與其說是First Person Shoter 不如說是First Person Throw Simulator。因為只要靠著扔手雷,給隊友扔彈藥包,就可以輕松爬上排行榜第一位。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戰地1》中,扔手雷是不需要時間的,也就是按下手雷鍵的一瞬間,就會自動甩出一個手雷,很多時候,在室內的CQB對槍時,玩家會在死前留下一個手雷作為“離別禮物”和對手同歸于盡,簡直算是“狂鼠再世”,這個設計也讓很多玩家大為惱火(不過現在已經更改了這個瞬時手雷的設定)。
更不用說這個被拿來對付步兵的“反坦克手雷”了
事實上, 即使到了現在,在很多狹小的地圖上(例如凡爾登高地和法烏科斯要塞)手雷泛濫仍然過于嚴重,極大的影響到了游戲體驗。
存在感越來越低的團隊協作
事實上,越來越無腦“智能手雷”,只是讓老玩家憤怒的《戰地1》諸多問題之一(雖然我也就從《戰地4》開始)。相對于前作,《戰地1》有很多改動在不斷弱化《戰地》系列的立身之本:團隊協作。
在《戰地1》中,完全取消了團隊技能加成,直接將游戲從“不拋棄不放棄”變成了“孤膽槍手”。讓駕駛員能在載具內維修自己的載具,還有多少支援兵會像《戰地4》中一樣,拿著維修工具冒著炮火修復己方坦克?
在載具駕駛方面,EA更是大砍了副駕駛,前作中的坦克副駕駛和武直副駕駛都是非常強大的存在,然而在《戰地1》中,只有突擊坦克的2號位和轟炸機1號位勉強算強。而前段時間,DICE打算更新一個讓所有玩家均能自動回復手雷和裝備的“彈藥2.0”更新,更是大幅消減了支援兵的作用。
畢竟,大部分玩家缺的都是裝備而不是子彈。
日益封閉的服務器系統
事實上,《戰地》系列和很多游戲,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戰地》之前,是幾乎沒有官方服務器的,所有服務器均為熱心玩家租借的社區服務器。在社區服務器中,借助第三方工具,管理員可以實現很多設置,甚至能完全解決前文提到的所有問題。
《戰地4》中,租借服務器的管理員對自己的服務器有非常大的權限,踢人封禁自然是小事情??梢越鼓承┪淦鳎ɡ缙葥襞诨蛘呤掷祝?,可以更改子彈傷害,可以加速/減慢復活時間。在游戲中的玩家甚至可以在聊天欄打上!votekick踢掉某些玩家(一般用于作弊者),在戰局一邊倒時,還可以用!nuke殺死優勢方所有玩家,給劣勢方一個喘息的機會。管理員甚至可以禁止玩家在聊天時互噴。
然而,在《戰地1》中,管理員的所有權限都被取消了,是的,《戰地1》中管理員沒有任何權限,他們只能租借EA的服務器,全歐洲似乎只有四五個服務器,而在南美洲和非洲直接就沒有任何服務器。相對于可以租借第三方服務器的《戰地4》,延遲瞬間就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管理員也不能限制某些武器,不能對游戲做任何修改,甚至不能踢人!也就是說有當服務器已滿時,管理員不能踢掉最后的玩家為自己的VIP騰出位置。遇見開掛的玩家也沒有辦法進行任何管理。甚至連選擇哪些地圖會出現在自己服務器的權限都沒有。
種種限制都導致了越來越少的玩家愿意租借服務器,而這些社區服務器又是《戰地》系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別的不說,《戰地1》現在外掛泛濫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都要歸罪于這個封閉的服務器系統。
以及其余的一系列問題
除了以上提到的大問題,事實上,《戰地1》在剛剛發售時,還有一系列讓人匪夷所思的問題,為什么說是“匪夷所思”呢?
因為很多東西,都是在《戰地4》中出現過的老問題,當初也都是被DICE LA修復過。但是不知道為什么,DICE本部就是把這些問題又搬了回來,讓玩家重溫了一下當初罵聲一片的《戰地4》。
比方說秒天秒地秒空氣的迫擊炮啦,明明《戰地4》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平衡,但是《戰地1》中非要把迫擊炮改回了13秒就回復5發炮彈,連發時毫無炮彈散布的樣子。再比方說小隊長不給命令且始終不理會小隊隊員“請求命令”時會被替換的設定也被取消。還有取消了武器的大師狗牌,將勛章設置成只能單獨解鎖,且每周僅能解鎖指定的五個勛章,而且沒有完成的話還會重制。更不用說諸如被壓制時不但武器晃動增加,更極大的增加子彈的隨機散步這種讓高手砸鍵盤的設定了。
總之,《戰地1》中,出現了無數讓老玩家撓破頭皮都百思不得其解的設計,不但讓老玩家的體驗更為糟糕,更讓新玩家更難上手。
《戰地》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在《戰地1》發售后,我關注的很多Youtuber都紛紛發出了“這可能是我玩的最后一作《戰地》”這樣的聲音。這并不是在說《戰地》系列的素質越來越低,游戲每況愈下,而實在是因為《戰地》系列游戲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問題,整個游戲的風格也越來越詭異。
從《戰地4》開始,每次新作發售時,都有諸多問題:無論是《戰地4》那恐怖的Net Code,以及各種糟糕的BUG;還是《戰地1》發售時,空虛的游戲和糟糕的平衡性(至于《戰地:硬仗》這種外傳作品就遺忘在時空中吧);更不用說《戰地》系列的銷售策略越來越針對老玩家喂屎了。
還有譬如《戰地1》拿幾個皮膚專門搞個高級版,還是一把M1911的皮膚就賣20多美刀,以及在發售不久就開始打折,前段時間甚至在打折時還附贈一個季票。這種發售不久就瘋狂打折的做法,讓不知道多少預購黨心如刀割??梢哉f現在《戰地》系列,已經走上了一條“做個半成品就發售,讓預購黨先試毒,然后再慢慢修復”的道路。
EA靠著DLC斂財的手段也是愈發熟練,從《戰地4》中誠意不足的DLC策略,到《戰地1》中,明顯是把法軍和俄軍從本體砍出來再塞進DLC中,這種EA本質暴露無遺的做法,都讓人對現在的《戰地》愛不起來。
更不用說從《戰地4》開始,DICE對《戰地》的把控都越來越讓人匪夷所思,或者說和玩家群體脫節,對游戲做出的很多改動,都是玩家們不太同意,甚至非常反對的。無論是越來越強調個人的作用,還是靠畸高的分數對ptfo的獎勵,亦或是越來越不討喜的地圖設計。都讓越來越多的老玩家覺得,自己最愛的《戰地》好像走向了一個自己并不喜歡的方向。
反倒是有越來越多的玩家,希望DICE LA能夠獨立制作游戲,亦或是《戰地》能重回《戰地:叛逆連隊2》那種,為了游戲模式單獨設計地圖,而不是將地圖修改成適應每種游戲模式的樣子。
《戰地》,這個持續了15年的系列,究竟會走向何方呢?玩家們心目中的《戰地》又究竟是怎么的一個樣子呢?
【來源:機核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