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性差?智能家電“智商”究竟有多高?家電
智能空調遠程操控,人在途中家中溫度就已調好;智能冰箱不僅能夠反饋食材存儲情況,還能追劇;智能抽油煙機既能顯示菜譜,還能播放影音;智能洗衣機能夠自動投放洗滌劑……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智能家電日益普及。但縱觀目前市場上的智能家電產品,絕大多數仍停留在連上WiFi、手機App遠程操控的“低智商”層次。一些智能產品看似炫酷,卻因操作繁瑣、實用性差頻遭用戶吐槽。因此,智能家電在展示“智能”本領的同時,如何避免將簡單的生活復雜化,仍將是消費者最關注的環節。
前段時間,劉老先生在外地工作的女兒將老人家用的老電視淘汰掉,換成一款互聯網電視。售后服務人員到家為其安裝后,并告知了各項操作方法,開始幾天老人還能湊合著使用,可“五一”期間外出旅游了幾天,回來后他就幾乎忘記了。由于智能電視的操作太繁瑣,老人弄不清操作系統和花里胡哨的界面,劉女士隔三岔五就得通過電話重新教老人一遍,怎樣開機,怎樣尋找有免費電視劇的軟件,想看直播頻道又該如何切換……據了解,目前不光是老年用戶有這種煩惱,就連一些年輕人,如果到朋友家玩,想搞定別人家的智能電視也不容易,好幾個遙控器該如何配合,著實讓人犯暈。
為何家電升級一定要犧牲操作便利性?很多消費者對此難以理解。事實上,隨著家電產品的升級換代,一些看似炫酷的功能,實則形同雞肋。比如,智能冰箱嵌入一個20多英寸的大屏幕,用戶做飯時還能追追劇、瀏覽照片、下單購物等。但這樣的設計未免華而不實,畢竟炒菜的時候多半忙不過來,哪有工夫追劇?另外,洗衣機玩遠程操控,空調能感應記錄用戶睡眠曲線,抽油煙機播放影音之類的功能,在消費者看來都與核心功能無關,還徒然增加家電成本和操作復雜性。
近來,隨著炎熱天氣的到來,空調逐漸成為熱銷品類,在某家電賣場筆者看到,無論是柜機還是掛機,幾乎每臺空調上都貼著WiFi信號標志。正在選購空調的小王表示:“大熱天的時候,下班前就把家里的空調打開,讓室溫降下來,多方便埃”智能家電的“上網”功能,對于許多年輕人自然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但據調查,目前市面上所謂的智能電器,普遍停留在連接WiFi,進入手機App遠程操控的階段。從銷量來看,除以互聯網電視為代表的智能電視之外,真正能大規模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并不多見。另外,許多智能家電通常都要靠手機App來操控,而各家App很少兼容,像空調、凈化器、熱水器……如果每款家電都得下載一個App,手機內存肯定告急。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指出,目前很多智能家電,充其量只能算是低級智能,甚至是偽智能。智能家電還遠遠沒有達到理想中的人機交互的程度,也無法增強核心使用功能。廠商之所以對智能家電青睞有加,奧秘在于售價上。一般標榜“智能”的家電產品,售價比一般產品高不少。比如,一款2匹掛機空調,智能產品在4000元左右,而不能聯網的老款則要便宜1000多元;一款智能電飯煲,價格在1600多元,比功能相似、無法上網的同品牌產品高三四百元。這樣的溢價效應,對于利潤微薄的家電制造商而言,無疑具有很大的誘惑力。
對于智能家電的發展前景,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目前智能家電尚存在“智商”不足的情況,但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日臻成熟,智能化是新型家電開發的必然趨勢,而把每件家電產品都相互聯系起來的智能家居系統,更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前不久,海爾發布了首套全互聯互通智慧家電,在客廳、廚房、浴室、臥室等不同的物理空間內,搭載了海爾操作系統的智慧家庭,可通過手機、冰箱、電視等多個入口,實現人、機、物的實時互聯,讓家電根據個性化需求主動提供服務。
根據奧維咨詢預測,到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的整體產值將突破萬億元。目前不僅是一些傳統家電廠商,華為、小米、京東等科技公司,也紛紛進軍智能家居領域,但受困于各個獨立的家電品牌無法互聯互通,智能家居產業的推進這些年還“飄在云端”,難以實際落地。對此,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呼吁,應加快制定智能家居行業標準,促進互聯網跨界融合,帶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大國”轉變。
來源: 人民郵電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