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鉆進牛角尖 這些手機很難走出小眾的怪圈手機
想要獲取用戶的目光,成為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在一個已經相當成熟的市場,或許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異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面對手機市場的一片紅海,一個新生或者小眾的手機品牌該如何突出重圍,擺脫在死亡線邊緣掙扎的窘境?對此,借用錘子科技老羅的一句話:“差異化”。
在同質化嚴重的環境里,對于那些自身體量比較小、各方面實力都處于劣勢的小眾品牌來說,尋求差異化,打造自己獨有的特點,試圖借此來實現彎道超車確實是不錯的思路。
但是,任何成功的差異化都是建立在最基本的“用戶體驗已經完善”的前提之下,而如今有一些廠商似乎在自身基礎都沒夯實的情況下,急于尋求差異化,最終走進了為了創新而創新的死胡同。
代表一
努比亞(死磕相機)
索尼跟努比亞可以說是目前小眾手機市場中最鐘情于拍攝的廠商了。不過索尼對于相機的高要求是有資本的,畢竟幾乎所有旗艦手機搭載的相機模組都是索尼的,在這塊“金字招牌”下,追求極致效果無可厚非。
但是努比亞卻不同,作為中興的子品牌(2012年10月創立)要比榮耀、魅藍都有先行優勢,而且發力互聯網手機領域也最早。但如今“后生”們都已經功成名就,努比亞依舊不溫不火,隱然小眾。造成這一窘境的主要原因就是其過分地鉆牛角尖。
每一次努比亞的發布會都會拿出很長的時間來宣傳自家的拍照功能,而且宣傳的角度永遠是那么不接地氣,比如說:拍星星、光暈、星軌等。不可否認,努比亞在發布會上所提供的星軌樣張非常驚艷,但又會有多少用戶是為了拍星空而去購買努比亞的產品?況且一般用戶也拍不出發布會上圖片的效果。
在努比亞不厭其煩地講述自己產品的小眾需求和功能同時,其UI卻一直也飽受詬病。功能不完善、臃腫、優化差、更新慢等問題一直廣受吐槽。相比于手機拍攝清晰、甚至拍出星軌這樣高逼格的大片,絕大多數用戶還是更在意日常使用的流暢性吧。
但是,努比亞似乎并沒有發現這一點,而是依舊在對外宣傳推廣時不斷的和拍攝大片較真,同時飽受用戶詬病的UI卻沒有明顯改善,這也使得努比亞離大眾市場越來越遙遠。
代表二
摩托羅拉(認定模塊化)
歸入聯想旗下的MOTO已經成為手機界中不折不扣的“異類”,在大家都在追求曲面屏、全面屏、雙攝的時候,MOTO依舊在堅持著自己那小眾的模塊化。
6月1日,聯想在美國正式發布了旗下模塊化手機的新品Z2 Play。手機無論在外觀設計還是在硬件配置層面都缺乏亮點,449美元的售價更談不上性價比。唯一可以拿出來宣傳的就是,它也是一部可以搭載不同模塊化配件的手機(與MOTO Z相同)。但是,作為主要賣點的模塊化,真的是一條明智的差異化出路嗎?
早在2013年,MOTO就提出了模塊化的概念,并且也推出了兩款模塊化概念機,但最終受限于工藝難度和技術瓶頸,被東家谷歌悄然放棄。
改姓“聯想”之后,MOTO依舊堅持模塊化的思路,只不過與谷歌此前力推的模塊化手機有很大不同。谷歌的思路是通過模塊化來降低手機成本,同時也為用戶降低手機升級所需的費用。而現在MOTO的模塊化主要是增加外部設備,如攝像模塊、投影模塊等,增強手機的整體性能。
但是,本就不便宜的MOTO手機再加上模塊化配件,高昂的價格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有輿論甚至分析,MOTO的模塊化思路很難有美好前景:手機本就是一個高度集成的產品,對于主流用戶群體來說,一部續航長、拍照好、性能強的一體化手機已經足矣,為何要購買不同外置模塊化配件去獲取所謂的強大功效?
另外,由于過度追求模塊化設計,也令聯想無暇顧及手機系統方面的優化。這也導致國行版MOTO系列手機的內置UI較為簡陋,僅僅是閹割了谷歌服務的原生安卓系統。面對橫行國內應用市場的流氓軟件,搭載近乎原生安卓的MOTO讓用戶的使用體驗十分糟糕。有傳聞稱國行版的下一代MOTO旗艦會搭載ZUI(ZUK的遺產)。如果真的如此,用戶體驗應該有所改善,盡管ZUI在一眾成熟的國產UI中并不亮眼,但比起閹割過的原生安卓還是強上很多。
糟糕的系統體驗,加上注定小眾的模塊化賣點,MOTO手機在國內市場恐怕難以擺脫小眾的帽子。
代表三
ivvi(裸眼3D)
說起ivvi,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個品牌。ivvi曾經是酷派旗下子品牌,后來大哥酷派被樂視招安之后,ivvi也被賣給了超多維。
如今,名不見經傳的ivvi也將自己逆襲的希望寄托于“裸眼3D”之上。不過ivvi這個“裸眼3D”功能比起努比亞拍星空、MOTO模塊化要更加不靠譜。在如今整個VR市場都在遇冷的情況下,手機終端的虛擬現實幾乎完全不被用戶關注。難道說,ivvi想憑借一部手機就打造出IMAX 3D影院的效果?未免有點異想天開了。
另外,ivvi自身的短板也相當明顯,較為普通的硬件配置、平庸的ID設計,再配以不菲的售價,想依靠裸眼3D功能回春,顯然很難有用戶買單。
思考差異化是好事,但差異化的加分效果也是建立在產品自身過硬基礎上的。如果硬件配置、系統UI等等一些列基礎都沒有達到用戶需求,那作為賣點的差異化功能也自然就沒有意義了。
有特點、高逼格沒錯,但別鉆牛角尖
不可否認,努比亞的拍星空、MOTO的模塊化、ivvi的裸眼3D都是有其自身特點。但是三家廠商不遺余力地宣傳這些功能時是否想過,這些所謂的創新是不是用戶真正所需要的?有了這些特殊功能,能有多大程度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或者說,這些功能僅僅是為了提升產品自身的逼格,為了宣傳而宣傳。
在這些小眾廠牌不斷強調自己差異化特點時,或許用戶看到宣傳片都會發出:“哇!這個功能好炫”,但感嘆過后真正愿意掏錢購買的用戶能有多少。說到這里,讓小編想起了科技界“黑科技”的代表索尼。
前不久索尼宣布砍掉定位為次旗艦的“Premium Standard”系列機型。這是索尼移動業務在過去幾年風雨飄搖中,或者說無數次“被倒閉”后,最果斷的一次斷舍離。
或許,手機業務沒落的索尼移動就像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直埋頭苦干的“匠人”。確實做出過一系列令人炫目的黑科技產品和功能,但是這些看上去非常炫酷的功能卻始終停留在“看上去炫”而已。這些黑科技是自己覺得用戶非常需要,還是潮流變革趨勢中用戶的真正需求,似乎已經不在索尼的考慮范圍。
再黑的科技也沒有改變索尼移動產品逐漸變成了炫酷卻不實用的代表。比如說4K分辨率屏幕、960fps慢鏡頭拍攝等等,所謂酷炫的背后是難以人心的尷尬。
尋求差異化是好事,但別太鉆牛角尖,為了創新而創新的東西,并不會得到大眾的認可,也不能幫助自己走出“小眾”的怪圈。另外,任何成功的差異化案例都是建立在自身已經滿足用戶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的,“空中樓閣”并不靠譜。
沒有手機品牌生而追求小眾,或無奈或茍且但都盼著“詩和遠方”。歷經五年艱辛,一直堅持特立獨行,如今終于大賣的錘子手機可能是一個范例,但故事背后也不是簡單的標新立異。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