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越重要,開放共享要成為智能電視的新玩法?家電
如今,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經深入千家萬戶,智能家居的典型代表產品——智能電視已經開始大范圍替代傳統電視。如火如荼的智能電視市場,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紛紛涌入,慘烈廝殺。
但是,盡管看起來競爭激烈,但不同于PC、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的競爭呈現的整體性進步,市場空間仍然十分龐大,而并沒有形成無法打破的企業壟斷,原始積累的機會還在,誰都有機會“一夜暴富”。
關鍵就看誰的玩法能夠更精彩。目前智能電視的競爭從比拼硬件到比拼內容已經是共識,于是,如何在比拼內容上玩出新花樣,又變成了獲取優勢的關鍵點。6月6日,PPTV宣布開放共享過百億的版權內容,給了內容大戰一個全新的玩法,全新的內容模式無疑給了智能電視一個全新的未來發展方向,勢必帶領行業朝著新思路、新模式上轉變。
欣欣向榮的背后,是玩法的升級
智能電視總體上還類似于智能手機的早期時代,激烈競爭但未及紅海,行業整體快速上行,空間仍然很大,玩家們仍有大量機會嘗試各種“新玩法”,至于效果如何,最終都是靠市場來檢驗。
1、智能電視普及率已邁過關鍵門檻
根據速途研究院的數據,智能電視全行業出貨量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情況下,2016年已突破5000萬臺,2017年預計接近7000萬臺。2015年智能電視滲透率已達到84.5%,到2016年,滲透率已突破95%。
資料來源:速途研究院
不論是在增長的絕對量、速率還是滲透率方面,智能電視市場都在快速增長。
除了增長,智能電視行業還有個重要的發展標志:保有量突破關鍵門檻。根據速途研究院的數據,2016年年底,智能電視保有量達到了1.46億臺。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全中國大約4.8億個家庭,智能電視覆蓋率超過了25%。
而25%的突破,代表著OTT行業規模化廣告效益即將產生。足夠的保有量表明智能電視已經能夠單獨作為互聯網終端立足,是廣告主們必須考慮的互聯網投放渠道之一。門檻跨過,口子已撕開,這是智能電視行業的一個本質變化。
資料來源:速途研究院
2、行業玩法進行兩次升級,開放共享成為新焦點
近段時間,智能電視廠商們扎堆發布新品,稍早前有長虹CHiQ“人工智能”電視,TCL站臺的雷鳥,后有5月16日樂視新品,5月17日微鯨新品,5月18日小米新品,6月6日,PPTV則發布了N55新品并提出一系列戰略。
單純從企業屬性來看,這些玩家可以分為兩類。互聯網廠商,以樂視、小米、PPTV智能電視等為代表;傳統電視廠商,以TCL、創維、海信、康佳、長虹等為代表。看起來,扎堆發布新品,似乎表明這些廠商們依靠智能電視硬件上的推陳出新,通過頻繁舉辦發布會搶占市場。但其實,產品更新的背后卻是這些廠商在智能電視“玩法”創新上的較量。
自從樂視宣布內容補貼硬件的策略后,智能電視的競爭就由硬件層面全面進入內容比拼時代,各家都在砸錢,比誰的內容多、誰生態全,誰能靠著“內容”吸引用戶購買“硬件”。由此,智能電視玩法進行了第一次升級:從硬件到內容。
本來廠商們在內容競爭的玩法上是樂此不疲的,友商攻訐時有發生,誰都宣稱自己是擁有最多內容的。直到6月6日,PPTV提出“內容開放共享戰略”,把長久以來的內容之爭導入了智能電視玩法的第二次升級:從內容到共享,一下抓住了行業和媒體的眼球。
“共享”在互聯網時代并不是什么新詞,PPTV將其應用到智能電視領域卻是創舉。內容體系封閉的“樂視模式”(泛指類似樂視的一系列做法)不是也不應當是互聯網時代應有的精神,不論是對于行業發展、廠商自身的發展,開放共享將更符合智能電視發展的要求。
開放共享的時代,智能電視要怎么玩?
內容開放共享,是思維方式的變革。就像PC與其搭載的Windows系統,比爾蓋茨做好系統服務,柳傳志們做好硬件設施,馬化騰們做好服務產品,各做各事,形成共生、多贏的生態格局。
1、智能電視廠商一定要是你死我活?
在智能電視傳統的競爭格局中,因為內容封閉,廠商們守著自己的獨立王國,形成一個個完全獨立的、完全競爭的個體。內容是自己花血本砸出來的,硬件是自己一分一分省下來的,價格戰、口水戰,行業發展的惡性循環就此形成。
唯一能解決這種“以鄰為壑”現象的,就是建立行業共生的關系,打造利益協同、各有分工的的智能電視領域生態體系。
PPTV就是這么做的。在6月6日的發布會上,PPTV宣布將Rubic智能電視系統和價值超過百億的差異化內容共同面向合作伙伴開放。
該開放共享將分兩個層次。針對深度合作廠商,PPTV與其聯合推出合作品牌開放終端,植入Rubic智能電視系統,并開放全部內容;針對更廣泛的合作伙伴,PPTV將通過預裝APK等更多合作方式,共享基礎內容。
PPTV的這種做法,究竟改變了什么?其實很簡單,首次將智能電視的內容和硬件分離,實現“內容統一共享,硬件各家協同”。
在這種模式下,PPTV成為內容和OS(幫助用戶更好地使用內容)運營商,硬件成了運營的載體。對合作的硬件廠商來說,要做的只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更擅長的硬件制造工藝造出更好的產品,建立內容生態、軟件開發這兩個短板則交給PPTV補足。
這是一種新的智能電視生態模式,最好的內容及平臺商(PPTV)和最好的硬件載體(康佳、飛利浦、夏普等)實現結合,行業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撕斗,而將會是協作多贏的局面。
2、高價值內容要有更寬廣的變現通道
內容買回來,最終是要掙錢的,不管怎么吆喝,不能實現持續盈利,砸錢模式肯定難以為繼。
在“樂視模式”中,內容的變現,被局限在自有品牌上。會員量(代表最直接的變現能力)的多少,廣告分發的量,都與品牌智能電視保有量直接相關。換言之,你能賣出去多少臺電視,不僅關乎硬件買賣,還關于那些花費巨資搞來的內容成本的回收。
于是,對于智能電視廠商來說,拼命把硬件的量做上去就成了王道。樂視依靠強大的營銷和品牌塑造,在量上已經了一定的保證。那么是不是只有這種方式才是正確的呢?
從PPTV的做法來看,肯定不是。開放共享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從封閉內容化身開放運營后,內容的變現通道呈倍數增加,原來是競爭關系的硬件廠商,反而都變成了內容變現的協助者,并且它們可以依靠平臺分成從中獲益。
特別是對于一些垂直領域高質量的內容,例如PPTV的體育,面對的用戶所占比例并不高,但付費意愿極強,若只局限傳統意義上的“獨家內容”,對擴展付費會員群體大為不利。現在PPTV將內容放開,將極大促進高質量付費用戶的開發。事實上,在版權保護嚴厲的西方國家,這已經是成熟的商業模式。
3、不僅要平臺與內容共享,還要銷售渠道共享
事實上,當內容開放共享之后,內容/軟件運營商和智能硬件商之間就形成某種程度上的相互共生關系。
這意味著,內容/軟件運營商要寄希望于智能電視硬件商能夠多賣、大賣,這樣自己的模式就會有強有力的數量保證。此時,倘若運營商還能施以援手,整合共享更多的銷售渠道,那么對硬件商及運營商來說,都是大有益處的。畢竟,談了半天商業模式,能賣出去、能多賣才是實際的落地。
我們繼續拿背靠蘇寧的PPTV說事。蘇寧一直是一個開放的平臺,蘇寧系的PPTV,除了開放內容共享,在銷售渠道上給予硬件合作方在蘇寧平臺的線上、線下銷售資源支撐,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這實際上是在行業生態合作之后,又進了一步,幫助合作方解決“賣出產品”這臨門一腳的事。而這也符合內容共享模式下PPTV自身的利益。
智能電視的未來,就是回歸本真
每一個互聯網產品制作者都在談用戶需求、用戶體驗,很多時候卻一廂情愿越做越復雜。其實用戶要的并不多,不忘初心,回到最初的、該有的樣子就行了。智能電視作為新事物,尤其如此。
1、科技越來越發達,看操作不應該越來越復雜
在黑白電視時代,我們沒有遙控器,要換臺走到電視面前轉動換臺的旋鈕即可,轉了一圈也只有12個臺。后來有了彩電、液晶面板電視,我們靠著沙發拿一個遙控器就可以指揮全局。再后來,智能電視、盒子、廣電機頂盒面世,我們的茶幾上常常擺了不少于兩個遙控器,智能系統一個,廣電系統一個,要是只有一方能看到想看的內容,就只能在遙控器間來回切換。
所以,看起來,科技越來越發達,智能化越來越高,我們看個電視的操作卻更加復雜了。科技,不應該是讓生活更簡單么?
PPTV此次同步發布的Rubic智能電視系統,目的之一就是要解決這種不應當存在的情況。在Rubic智能電視系統下,“超級直播”功能通過對廣電直播內容、PPTV自有內容和第三方內容的打通、整合,使用戶只需面對一個內容選擇界面,只需使用一個遙控器即可繼續“掌控全局”,讓用戶的操作又回到如從前那樣的便利,而又可以享受更多的內容。而這種操作體驗,基礎就是PPTV整合平臺、整合內容、打通流量的努力。
2、內容越來越豐富,表現應該越來越直接
智能電視的內容,往往都不是獨享的。我們總能在PC、PAD、智能手機等途徑找到相同的內容。
用戶愿意在智能電視上觀看這些別的路徑也有的內容,就是基于它們以大屏形態播放、讓用戶更易于同別人分享自己的愛好。
但是,如今很多智能電視廠商在內容大戰中,簡單把內容“堆砌”起來,就稱自己“聚合”了大量內容生態。我們沒辦法否定它們擁有還算客觀的內容量,但這些內容埋得很深,在復雜的智能操作界面上難以找到,有些明明適合用戶看的內容,用戶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堆砌”不是“聚合”。只有有內容,又能根據這臺電視機用戶偏好進行內容設置的,才能算是“聚合”,否則再多的內容對用戶個人來說都沒有意義。
在PPTV的Rubic智能電視系統,除了PPTV、蘇寧體育和VST內容整合外,該OS還會根據用戶觀看行為的大數據進行智能推薦,大大降低了用戶發現偏好內容的門檻。而且,這種智能推薦不是簡單的推薦視頻節目、推薦電視臺,它背后還會根據當前時間自動調整推薦內容,推薦內容直達底層。例如,一個喜歡看綜藝娛樂的用戶,面對的不是時時刻刻推薦的湖南衛視,而是在周五晚推薦天天向上,在周六晚推薦快樂大本營。此外,還有搜索的合并、一步直達常用功能的“快捷P鍵”,都是PPTV簡化內容篩選、貼合用戶需求的創新。
3、信息越來越多,有交互更能打動人心
電視上的信息,單向傳輸的居多。很多時候用戶在電視上面對自己喜歡的內容,看到的都只是節目的導播認為應該切換給用戶的畫面。來什么看什么,雖然對節目有選型性,但具體到節目里邊,就成了完全的被動接受者。
既然是講智能電視的內容,那么內容的延展,是不是可以到具體內容的“內部”,即使是單個內容,也可以基于客戶的指令,呈現客戶想要的某一個“內容碎塊”?這樣做內容的方法,其實就是要給用戶更多交互和選擇的機會,無疑會進一步提升智能電視“內容”兩個字的含金量,也更能打動用戶。
深耕體育內容的PPTV,率先在體育內容上進行了類似的嘗試。一般球迷看一場球賽,都是看的導播切出的畫面,如果球迷錯過了這個進球,或者不滿意導播的角度,都沒有更多的選擇。現在PPTV推出了多角度回看,通過高準確性的語音操控功能,用戶可以自主選擇回看的方式,包括“上帝視角”看球,看到不同于導播角度的精彩,例如選擇重新從上帝視角看C羅在歐冠的進球,會讓C羅的粉絲們驚聲尖叫。
這背后,是PPTV在產品端、內容端、頭端、制作整個鏈條上內容的配合,就是為了給用戶提供交互的機會,即使是同一個內容,也可以有更多精彩的選擇。這只是個開始,相信PPTV以后會更加豐富這類給用戶有選擇的內容交互。
總之,智能電視的競爭方式已經第二次升級,從內容之爭升級到開放共享的產業生態之爭。PPTV改變了行業競爭的態勢,把競爭對立的廠商關系變成了協作共生的關系,并且通過貼近用戶的一系列用心的產品設計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