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與天津夏利無關 一則短命頭條的背后故事業界
上游電池,下游整車,董明珠距離實現她的造車夢又近了一步?當連篇報道再次掀起熱潮時,格力電器卻潑出了一盆冷水,澆滅了此前外界關于董明珠、格力與天津一汽、銀隆的種種猜想。
9月19日,格力電器發布澄清公告稱,《格力空調將入股天津一汽,業務重組百利或將出局,夏利轉型新能源》報道不屬實,公司及公司高管團隊從未就入股事宜與天津一汽夏利進行過磋商,公司及公司高管團隊及其工作人員也未前往并入駐天津一汽夏利,未就入股事宜與天津一汽夏利達成過任何一致意見。
一連串“從未”,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所有和天津一汽夏利的猜測都是子虛烏有。
顯然,連日來傳得沸沸揚揚的格力入股夏利一事并非事實,但卻又一次成功地讓董明珠和格力、銀隆登上頭條。由于,一方是盈利業務單一且亟待多元化延展的家電霸主,一方是經營遇阻逐漸衰落的老牌汽車制造商,這兩者的特殊情況構成了入股消息不脛而走的“基礎條件”。
詭異的是,時間點恰巧適逢格力停牌,難免讓人產生更多臆斷。
不過,對于癡迷造車的董明珠來說,她可能更希望這些傳言能夠變成現實。畢竟造車不是只有電池技術就能夠實現,還需要有完整的產業鏈。更何況,銀隆的電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價值始終備受質疑。此次格力并未入股夏利,但也給董明珠和銀隆未來的命運增添了更多變數。
政策托不住的“巨嬰”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北汽、榮威、比亞迪、吉利等汽車制造商紛紛發力。在新能源汽車產量增加的同時,市場的銷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長。根據中汽協發布的上半年銷售數據顯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19.5萬輛,同比增長14.4%。中汽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表示,下半年隨著車市的回暖以及政策的導向,全年完成70萬輛銷量的保底目標問題不大。
新能源汽車的熱鬧還能在資本市場窺探一二。最近,很多人都在議論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股市里一個炙手可熱的板塊。懂懂筆記略為調查一下發現果不其然,就以安凱客車為例,它已經連續5日漲停,讓很多炒短線賺快錢的游資小賺了一筆。
另外,與新能源有關的主題基金進入9月以來也是一路領漲,其中新能源汽車指數、燃料電池指數漲幅均已超過10%。
汽車銷量、板塊走勢,都能反映出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火熱程度。而且,日前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還向外界透露,全球汽車產業正加速向智能化、電動化的方向轉變,為搶占新一輪制高點,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機遇,我國已啟動傳統能源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也就是說,政策也在進一步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看到這樣的市場環境,聽到有關部門領導的講話,想必董明珠造車的底氣也會更足。但是,這種種利好對于銀隆來說,似乎還是遠遠不夠。
雖然銀隆已經8歲,但更像是一個“巨嬰”,前面7年一直沒有“成長”。但不知為何,董明珠卻發現了銀隆這塊“金子”,于是攛掇格力全資收購銀隆,但遭到了格力股東的反對。計劃落空后,董明珠攜隔壁老王和樓上老劉一起入股銀隆。目前,董明珠已經先后兩次共買入銀隆17.46%的股份,成為銀隆第二大股東。
就在董明珠入主之后的1年里,銀隆出現了極速“成長”,估值暴漲至134億元,是其初期注冊資本的223倍。由此,銀隆開始了瘋狂的擴張之路。
今年3月,銀隆沖刺IPO未果,但絲毫沒有影響銀隆繼續擴張的腳步。據了解,銀隆迄今在全國布局的產業園已有8家,總計(預計)投入已經高達800億元。而8月中旬剛剛宣布的銀隆新能源(洛陽)產城融合產業園項目,投資就有150億元。
懂懂筆記不免心生疑惑,銀隆真的擁有這么雄厚的資金實力嗎?那為什么此前數年一直默默無聞?
于是,懂懂筆記查了一下相關的數據。根據格力電器關聯公告顯示,2014年至2016年,銀隆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48億元、38.62億元、78.99億元;相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2.22億元、4.16億元和8.36億元。
另外,根據《北京商報》文章里提供的數據顯示,銀隆在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獲得的政府補助分別為4789.36萬元、3513.17萬元和7764.09萬元。
這樣算下來,銀隆從2015年才開始扭虧,此后的盈利也不過幾億元。還需要強調一下,多方資本認購銀隆股份的金額,累積也不超過50億元。即便此前董明珠曾牽線格力與其發生200億元的關聯交易,也不足以支撐銀隆800億元的巨額投資。
銀隆這樣的超速“發育”,難免會讓外界對它的資金狀況感到擔憂。
有業內人士對懂懂筆記表示,急速擴張版圖所帶來的巨額投入,讓銀隆攤子越鋪越大,無疑會加重其資金壓力。就算政策積極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但是這種項目對于地方補貼嚴重依賴,進入條件和各方關系的協調相當繁復,會面臨錯綜復雜的競爭環境。甚至有長期觀察銀隆的資深人士認為,銀隆很可能是第二個樂視。
銀隆“死穴”
“特斯拉不行,銀隆10分鐘能充滿大巴車”,董明珠前幾日怒懟特斯拉那幾句話,曾一度引發行業熱議,再一次把銀隆攤到了桌面上。
董明珠已經擁有一臺特斯拉轎車近四年時間,作為資深特斯拉車主能輕言“特斯拉不行”,說明她對銀隆充電技術的高度自信。但是,一句“10分鐘能充滿”反而將銀隆的兩大致命問題放大了出來。
其一,鈦酸鋰電池技術存在缺陷。
眾所周知,業內對銀隆所持有的鈦酸鋰電池技術一直有爭議。據了解,該電池技術的最大問題是能量密度較低,大約在80~110wh/kg,導致電池容量和續航里程有限,不是特別適合用于電動汽車。
而且,能量密度被看做是新能源汽車的根本,有關部門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能量密度也提出了相應的發展要求,到2020年后,乘用車領域電池能量密度將不小于300wh/kg。目前,國內常見的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會相對高一點,后者是質量最好的電池。一位新能源技術領域資深研究人士告訴懂懂筆記,比亞迪也正在將自身的磷酸鐵鋰電池更換為三元鋰電池。
有趣的是,就算這樣一個落后的電池技術,也不是銀隆自研的。資料顯示,2010年銀隆曾斥資約4億人民幣,收購Altair Nano(美國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53.3%的股份,進而獲得了該公司的儲能技術和鈦酸鋰電池技術。
但是,去年國內媒體就曾對這家長年虧損、已在納斯達克退市企業發出了質疑。并且披露出這家美國奧鈦因為財務造假問題,曾在2014年9月初被美國證監會責令暫停交易。
那么董明珠懟特斯拉的勇氣是從哪來的呢?
嚴格來說,鈦酸鋰電池也不是一無是處。上述研究人士表示,鈦酸鋰電池的優點就是充電速度快,適合頻繁短途行駛、在停車期間需要充電的車輛。也就是說,銀隆的鈦酸鋰電池比較適合電動公交車。而董明珠所說的10分鐘充滿大巴車,也是指“缺電”的車,而不是“完全沒電”的車。
所以,銀隆才會在新能源客車方面加大投入。據銀隆介紹,8月計劃投資的洛陽產業園整車生產基地,未來將實現年產1萬輛純電動商用車、5000輛純電動特種專用車、5000輛新能源環衛車,以及新能源皮卡車、純電動農機具等多個新能源車型。
其二,市場份額微小,增長空間有限。
雖說鈦酸鋰電池比較適合電動公交車,但銀隆的現實銷售情況卻不樂觀。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鋰電池供應商及市場份額中,寧德時代占據超過30%的份額,比亞迪接近30%緊隨其后,而其他廠商比如深圳沃馬特、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都是10%左右的占比,銀隆的市場份額微乎其微。
不僅如此,銀隆自家的新能源客車銷量也很少,主要市場基本是在珠海、石家莊等地區。數據顯示,2016年銀隆新能源客車銷量為5285輛,市場占有率約為4.5%,相較于市場第一名的宇通客車的26862輛,有接近5倍的差距。
從銀隆新能源客車的主要采購地區來看,銀隆走的是與當地政府合作的路子,也正是因為銀隆對其地方的投資(建廠),政府才會采購它的整車。但是,企業這樣的營銷方式,需要的資金財力也會更高。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國家目前鼓勵的新能源汽車主要是指“市場體量更大的家用汽車”。有數據證明,國內新能源汽車中,家用轎車占到約70%的市場份額。而這也是銀隆的短板,目前銀隆的生產線和經驗積累基本都是在客車上,目前所投資的多個產業園也基本不涉及家用新能源汽車的量產。
資深產業觀察家劉步塵對懂懂筆記表示:“銀隆現在只是描繪藍圖而已,至今都沒有推出概念車,更遑論量產車。”
董明珠會看不懂銀隆所處的困局嗎?
作為中國家電行業的翹楚,董明珠看不懂銀隆的可能性不大,劉步塵認為,董明珠實際上是在布一個局,這個局就是第三次發起收購珠海銀隆。“今年以來,董明珠想方設法在格力電器和珠海銀隆之間發生更多的關聯性,而汽車產業正是最能連接格力和銀隆的紐帶。而且,董明珠已是銀隆第二大股東,一旦格力成功收購珠海銀隆,董明珠的個人身家也會迅速放大。”
此外,董明珠非要拉著格力造車也在情理之中。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格力空調做得好,從格力電器2016年年報可以看到,格力家用空調產銷量連續22年位居國內空調行業第一,市場占有率高達42.73%。但這也正是董明珠最擔心的事。
所謂不要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里,而空調在格力電器營收中占比偏大,意味著格力過度依賴空調這一單一產業,企業風險相對較大。董明珠最心急的,可能就是如何培育出格力電器的“第二個空調產業”。
目前來看,格力旗下的小家電、智能裝備和手機產品,短期內都不具備快速增長、平衡營收比重的可能性。因此,格力需要繼續擴展新的、市場潛力巨大的業務。“現在格力電器把汽車和智能裝備作為未來增量市場來培育,這一點是肯定的。”劉步塵表示。
根據經濟發展趨勢和政策變化,董明珠看中了新能源汽車。于是,董明珠開始為銀隆站臺,甚至在多個與汽車無關的公開場合夸耀銀隆。“銀隆的技術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最先進的”,董明珠曾不止一次這樣說過。
可以說,銀隆身價暴漲、迅速擴張版圖,最大的殺手锏就是董明珠本人。但造車最關鍵的兩個因素,還是市場和技術。銀隆目前業務模式單一、技術局限性大,單純依靠董明珠的個人影響力和豪言壯語,無疑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