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HTC 在手機上都沒這么努力過手機
HTC 是孤獨的,尤其是在中國大陸的虛擬現實行業。
原因很簡單,國際上的同行者兼競爭對手依舊缺席。盡管一個多月前,扎克伯格跑過霧霾籠罩的長安街后,又與馬云對話一番,后者說愿意在阿里巴巴的平臺上幫助 Facebook 銷售 Oculus Rift。索尼的 PS VR 產品要等到 6 月底才會正式出貨,而且自帶粉絲的平井一夫并沒有公布大陸的發售時間和售價。
這是 HTC 的孤獨之處,和贊譽頗多的 Vive 產品本身一樣。這也是它的優勢,“HTC Vive 是中國用戶最先買到的 VR 產品。”在多個場合,HTC 都宣傳過這一點。
興奮之余,HTC 也希望推動整個行業的落地和發展,在 HTC Vive 中國區總經理汪叢青看來,“VR不再只是一件短期內發生的事件,而是一項將會影響我們一輩子的技術。”
4 月 26 日的 HTC Vive 中國戰略暨 VR 生態圈大會上,HTC 宣布啟動 Vive X 加速器計劃,專門針對 Vive 開發者和相關創業項目設立,準備投入 1 億美金用作基金。
當天,HTC 還聯合 Valve、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s)、阿里巴巴、NVIDIA(英偉達)、AMD、完美世界、Epic Games、Unity、優酷、愛奇藝、順網科技、Ubisoft(育碧)等,發起成立“亞太虛擬現實產業聯盟”。
對比著 HTC 在虛擬現實上的宣傳和投入,它的手機卻早已淪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附屬品,每每有高層接受采訪,經常會被問到“會不會因此忽略了手機業務”,而每次,HTC 給出的回答大同小異,諸如“對這兩項業務我們都是 100% 投入”,“同等重視。”
把虛擬現實當作救命稻草的不只有 HTC。包括戴爾、惠普、宏碁、華碩在內的 PC 廠商,以及為 PC 廠商供應顯卡芯片的英偉達、AMD 都想在虛擬現實刺激下的 PC 更新換代浪潮中再賺取一筆。畢竟 PC 下滑的大趨勢下,上下游不同的角色難以置身事外,它們掙扎已久,短時間內預計也很難有哪個風口能順帶滋潤下這個“古老”的行當。
AMD 和英偉達均端出了 VR Ready 認證計劃,一個叫 Radeon VR Ready,另一個叫 GeForce GTX VR Ready,方便喜歡嘗鮮的用戶選購配套的 PC 設備。在當天的 HTC Vive 生態圈大會上,英偉達和 AMD 均設置了單獨的展臺,位置正好是對面而立。
PC 廠商的動作和處在上游的 AMD、英偉達幾乎同步,先后發布了 VR Ready 的產品,工作站產品中,戴爾 Precision、聯想 ThinkStations、惠普 Z 系列都做了更新,微星 MSI 則呈上了一款 VR Ready 的筆記本產品——WT72,搭載 8GB 顯存的 Nvidia Quadro M5500,還有 4K 分辨率顯示屏。
樂客的這套工具擺脫了 Vive 線纜的束縛
作為 HTC 的合作方之一,順網以網吧為基礎改造的體驗店也有了新的消息。目前已經有 50 個試點,可以測試網吧人群對順網、HTC Vive 的接受程度,以及營收情況。
我們在現場也看到了一些基于 HTC Vive 的主題樂園解決方案,比如說樂客 VR 為了解決線纜的束縛,設計了一款支架,把線纜吊起在體驗者的頭頂;還有雪地摩托,體驗者站立在摩托車式的支架上,手扶車把,點擊開始后,基座和車把隨著游戲中的場景左右搖晃。這些都是虛擬現實游樂園和網吧的雛形。
對于很多持幣待購的發燒友來說,我們在現場也得到了一個好消息,汪叢青告訴 PingWest 品玩,首批預定的 HTC Vive 在近期就會全部發貨完畢。言下之意,Vive 產能上沒有太多問題了。
那么,HTC 能迎來它的春天嗎?
(雖然春天已經快過去了。)
題圖為戴上 Vive 頭盔后驚惶的體驗者。
作者:Hao Ying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