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游戲審批制度加強,游戲廠商幾家歡喜幾家愁?手游
手游行業在廠商間的競爭中經歷了一輪洗牌,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手游行業中又新增了關于手游版號的討論話題,除了審核產品還要審核公司資質,同時為了快速獲得版號,第三方代辦公司也浮出水面。
目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表示,在端游、頁游監管工作相對健全成熟基礎上,將重點轉至移動游戲方面。
手游審批制度改革起因
早在2013年,文化部市場司副司長陳通曾說過,文化部會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內容審議,如果相關政策大面積執行不力,手游有可能回到前置審批階段。
手游市場在經過爆炸式的擴張后,移動游戲每日上線的數量相比于頁游、端游等,以幾何式的倍數進行增長。
在2015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中顯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出版游戲約750款,其中移動游戲占370多款。這也說明了在眾多上線的游戲中,絕大部分游戲并沒有經過審批,也導致在手游市場中,出現了部分內容粗制濫造、質量低劣、侵權盜版等產品影響市場秩序。出現這種亂象,也是由于審批耗時較長、申請資料繁多、手游上線數量龐大監管較難等原因。
因此在2015年下半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孫壽山稱會盡快下發移動游戲管理的通知,對于分類審批、精簡申報材料,規范審批流程、加大監管力度等,這幾點也成為新政的主要變化。
新政出臺 強調版號申請簡化流程等
時間到了2016年5月24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公告,在這份公告中共有十六點內容,進一步規劃關于了手游內容審核、出版申報及游戲出版物號申領等方面。
關于審批內容的版號、加急辦理等名詞也由游戲企業內的熟知,進而被更多人知曉。
其中主要內容有游戲作品在通過出版審批后獲得的出版物號(俗稱“游戲版號”),首先向總局申報審批,獲得批準后方可出版的;
已經批準出版的移動游戲的升級作品及新資料片需要重新履行相應審批手續;
已上網出版運營的移動游戲,確需繼續上網出版運營的,要在2016年10月1日前補辦相關審批手續。未補辦相關審批手續的,不得繼續上網出版運營。在9月份,廣電總局宣布對10月1日的最終期限進行延期,至12月31日。
新政策實施后帶來的行業影響
政策影響,創業者生存空間變小,對于常說的在“手游寒冬”中生存的團隊更加雪上加霜。
根據《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顯示,2016年7月1日起施行。同日,蘋果App Store中國區也進行響應,向應用開發者發出相關通告。
自7月1日開始,手游上線數量與之前相比成斷崖式下降,6月31日共有31款上線,但自從新政策開始實行之后,7月1日-7月4日共39款手游上線。
上線游戲變少的主要原因,是被游戲版號的申請時間限制。對于國內大廠來說,基于各種資源優勢,在手游版號等的審核速度方面影響稍小,但對于在游戲行業中處于創業狀態的人群來說,卻遇到了問題與困難。
一名游戲行業從業者就版號申請時間問題所寫了一封“致總理的信”。表達了版號審批對于創業游戲公司的門檻過高的問題,其中反映了政策變化后,企業辦理游戲出版申請時間過長問題“預估至少4-5個月”,阻礙了企業創新之路等。但隨后在廣電總局給出的回復中顯示,目前已申請、在申請的游戲產品均為網頁游戲產品。
據廣電總局統計,《通知》施行半年來,在相關企業的配合下,已累計清理各類“換皮”、抄襲、僵尸游戲作品上萬款。
第三方版號辦理公司如雨后春筍
在游戲版號從主要針對端游和頁游之后,瞄準了近年來火爆的手游市場。為了讓手游盡快上線,部分游戲廠商開始“劍走偏鋒”,尋找從事游戲版號代理的人的幫助。
第三方代辦版號
游戲廠商為了不影響產品上線周期,代辦游戲版號的公司應運而生,根據游戲類型的不同,辦理游戲版號成本約在1.5~3.5萬元之間。
對于這種現象,廣電總局在《通知》中也有明確闡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既不允許其他不具備資質的單位申報游戲作品出版審批,也從未授權或指定任何組織或個人開展所謂“代辦版號”的中介服務。
廣電總局方面近期在中國游戲產業年會中透露,關于游戲版號的申請,今年9月到現在受理游戲4500多款,其中4283款是手游。
隨著《通知》的實施,關于移動游戲審批的時長、版號代辦等風波也逐漸平息,游戲行業監管力度趨嚴也預示著市場在朝著更加規范的方向前行。
【來源:DoNews游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