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棋僅僅是表象,阿爾法狗真正猛在這三招業界
MASTER真身顯露,并且60比0完勝人類圍棋高手后。各種關于人工智能的段子和稿子又一次刷屏了。
但是由于這次事件并沒有谷歌和AlphaGo官方團隊參與與解釋,從技術層面我們無法了解更多。有關它的項目進展、深度學習能力進化,與其它行業應用的關聯依舊是那點信息,只是大家不斷的重復與科普而已。
而回歸到事件本身這個層面,無論是段子還是分析,也大都集中在兩點:一、這條叫做“阿爾法狗”的動物好兇猛,人類全無招架之力;二、《終結者》是不是要來了?人類還能生存嗎?
但說實話,這兩點大家都早就知道了。對于AlphaGo和它背后的人工智能,或許我們可以從這60局棋里讀出更多。
本文試從AlphaGo的棋力和思路,以及整個事件的反思兩方面來解讀這次科技界的跨年盛事。所謂局在棋中,棋在局外,關于人工智能的認知,還有太遠的路要走。如今的人工智能還非常幼齒,我們對于人工智能能為人類做什么都還沒有清晰的感知,更何況與其為敵。
【毫不猶豫的決策力:人工智能對人類最有價值的東西】
這次AlphaGo贏在哪?
關于這件事有很多剖析,比如30秒快棋的比賽規則顯然對人工智能一方有優勢,也有人說是因為這一版的AlphaGo沒有學習過人類的著名棋局和定勢,是單純從數理方面判斷,因此有了太多超脫常理之外的走法。
這可能都是這家伙強橫的重要原因,但從認知和邏輯感層面上來看,更富有決定性因素的是AlphaGo在做價值選擇上的正確率之高,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參照聶衛平先生的棋局分析,比如在這一張AlphaGo對陣連笑的棋局。AlphaGo執白,開局階段本來棋局上有眾多選擇,一般人類選手都會陷入上下兩片棋的選擇困難中,并且選擇相對穩健的布局方式。但AlphaGo卻執著的選擇左上進擊,并且從此突破奠定勝局。
這樣的例子在整個60局棋中不勝枚舉。在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之間,局部利益沖突之間,人類往往會顧此失彼,陷入選擇困境當中。但AlphaGo卻近乎從來不出錯,沒有任何猶豫、試探、妥協等棋路。而且往往最終證明AlphaGo是對的。
雖然比起更加復雜的商業和金融行為,棋盤上的規則依舊屬于相對簡單的一方。根據規則和行為進程數據判斷價值大小也相對容易,但人工智能目前展現出的判斷力卻依舊顯而易見。
要知道,相比于人工智能所提供的各種服務,人類更需要的是人工智能提供判斷依據。因為服務只是方便與不方便的事,而判斷錯誤卻會付出真實代價。
從提供判斷力上去認識人工智能,可能會讓我們看到人工智能與人類生活相結合的全新思路:它不是人類的仆人,而是上帝的骰子。相比于前者,人類對后者的需求程度和依賴度更大。由此來認識人工智能,才是真的任重道遠。
【布局觀:我們從來沒想過人工智能會有的東西】
這次的AlphaGo相比于年初大戰李世乭的時候,最大的改觀不僅在于昏招和漏算的大幅度減少,更重要的是AlphaGo在布局觀上的大幅度提升。
正常來說,圍棋的人機對戰都是以機器在絞殺中的優勢拼人類在布局時的優勢。因為在布局和模糊落子階段,機器多半是根據固有思考模塊,很難根據想法、謀略和對所謂“大局”的把握來落子。
實好算而空難算,這次AlphaGo真正令人驚艷的其實是對“空”的把握和甄選。
比如這張,AlphaGo選擇了一個精準呼應上下兩塊地的落子,用對局勢的把握控制了整個局面。
我們一直說,機器和人工智能僅僅是高速運轉的計算機器,所依賴的是人類對大方向的控制從而具體執行。這樣的判斷好像無形間把人類提高到了“主人”的地位上。
而實戰中的人工智能卻好像在告訴我們,人類以往對人工智能能力范疇的判斷,很有可能是錯誤的。雖然文學、藝術領域無法在這次看到,也就是說所謂的靈感依舊是人類專屬。但通過深度學習和精神元反應等技術,對未知事物進行模糊判斷和全面思考好像已經不是人類所獨專了。
補完人工智能的“大局觀”肖像,也對我們認知人工智能有重要意義。比如人工智能是輔助手段還是決策主?人工智能是否能用來解決情感、感性、社會等領域的問題?甚至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可能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娛樂感:可能是人工智能落地最需要的東西】
以上說的或許可以看作是從60局棋中對人工智能內在的一個窺測,但是或許還可以反過來,通過這次事件討論一些人工智能的外在。或者說,人工智能的面子。
俗話說面子是要人給的。美國的人工智能團隊和項目何其多,為什么遙遠的東方單獨要給AlphaGo面子?一方面是谷歌選擇圍棋這個領域的正確性,一方面是他們做市場營銷的團隊和思路確實強。近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跳動了若干國家的神經和腦回路。
人工智能是眾多復雜技術所組成的算法、數據、硬件、軟件、終端群組,一般民眾和投資者認識到它的價值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區別于智能手機這種“短平快”的應用消費品,人工智能想要走近消費端口要繞好幾個彎,而這是從創業者到巨頭都很難容忍的。
或許從這次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公眾、媒體環境和資本市場,對應用級別的人工智能所表現出的耐心和熱情是非常有限的。比如同時在美國如火如荼的CES上,很多企業推出了人工智能的自動駕駛輔助設備,國內輿論中有除了業內人士外的關注者嗎?“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能上路嗎?不能?還要好多年?再見…”
而充滿了娛樂感和中二精神(參考《棋魂》)的“AlphaGo化名MASTER狂掃中日韓獨孤求敗”,則儼然成為了社交網絡和傳統媒體的最大寵兒。
因此不難得出結論,在人工智能距離真正應用還有很多路要走的今天,娛樂化的“人工智能VS人類”一定會成為久唱不衰的經典曲目。因為運營者需要公眾和市場保持對人工智能項目的熱情甚至畏懼,因此用娛樂化的對戰方式引發社交媒體爆炸,甚至故意挑逗吃瓜群眾對人工智能的敵視、對人類選手的責難,才是這個領域在目前等待期的理智與成熟做法。
百度、搜狗等人工智能巨頭,以及朗空這樣的人工智能+垂直應用企業,都在營銷等端口進行了初始化跟進,可見國內企業也意識到了人工智能在釋放期的現狀有充分思考。
一直以來眾多專家都表示,人工智能的行業門檻非常之高。但如果從人工智能娛樂化、世俗化的角度想,是不是多出來很多創業團隊的可選擇方案?
谷歌和AlphaGo團隊真正高明的一步棋,其實是用最小的代價調動了人們最大限度的認知和討論。棋盤外的落子,比棋盤中套路要深的多。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