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3.5億美金投資快手,折射其巨大隱憂業界
騰訊以3.5億投資快手這件事,可以說騰訊在短視頻上的內容布局也可以算是告一個段落,但如果我們把短視頻這件事放到整個國際視野來看,恐怕此次騰訊以3.5億的重金入股正是折射除了帝國未來的隱憂。
從Facebok看騰訊在短視頻方面的焦慮
最近流行一些觀點,都說Facebook近年來一直在模仿騰訊,誠然有些交互內容確實是在模仿騰訊,但Facebook作為全球社交的鼻祖,在很多方面還是領先的。
而這一點,尤其是在短視頻業務上。
2016年Facebook負責中東和歐洲事務的副總德爾松表示過,人們使用Facebook的方式正在轉變,他們發的文字內容越來越少,而視頻內容卻在迅速增長,Facebook在未來五年內將成為一家純視頻內容公司。
以上言論上看上去有些夸張,但如果看過Facebook在短視頻業務上的成績后則會有有所改觀,其在2015年就宣布用戶的日均播放達到了80億次,而在2016年日均播放達到了1億小時,并且其在今年2月還推出了視頻中間插播廣告模式,幫助視頻內容者分成,而該模式則與視頻鼻祖Youtube如初一則,預計短視頻業務將成為Facebook下一個兇猛的增長點。
而反觀Youtube則明顯感受到了壓力,十年沒有收費行為的Youtubue,突然在2016年急急忙忙推出了極不成熟的收費業務,除了與一些網紅以及頂級供應商鬧的不愉快之外,最后還只收獲了可憐的150萬付費用戶,而同樣是在2016年,用戶體驗至上的Youtube也在十年以來第一次做出了讓用戶無法跳過廣告的行為,其在移動端要求用戶至少觀看6秒廣告才能跳過,Youtube躺著賺錢的日子看來也終于受到了威脅。
另外一個最大的看點是2月份snapchat的上市,開盤飆升至330億美元,雖然后期有所回落,但投資人的關注點無不劍指短視頻。
從以上可以得出一個可以肯定的結論就是,至少放在歐美市場來看,短視頻已經是社交的下一站,而回看騰訊卻并沒有在短視頻方面有太多進展。
騰訊在短視頻進展的痛
騰訊其實一直都沒有放棄短視頻業務,早在2013年其就推出了“微視”,其名字被冠上了較為特別的“微”字,能夠與微信相近,也可以算是當時頂級的戰略產品,而最終也以失敗落空,于2015年戰略放棄后,也于近期關閉。
此后,騰訊將希望寄托于微信,張小龍當年在推出微信短視頻業務之后,并將短視頻功能放置于最頂部的下拉菜單中,可謂寄予了絕對厚望,其重要性甚至可以說遠高于當年的“搖一搖”,但最終依然折戟。
如此一來,騰訊再無可以拿出手的短視頻業務,我認為騰訊在短視頻折戟上有兩個原因。
其一,在目前熟人社交圈的信息流中,國人的含蓄性格確實更喜歡文字內容形式的表達,這點在短信爆發年代就已經得到映證,短視頻功能如何前置,也難以激發出這種活力。
其二,短視頻要想做成,必然屬于開放的平臺,并且能夠形成UGC到PGC的轉換,開放式的Facebook正是如此,而微信在誕生之初,就設計成了一個封閉環境,這對于短視頻發展天然不利。
短視頻,幾年后或將重燃微博與微信戰爭?
應該說,騰訊很難像Facebook那樣,借助于用戶信息流本身的短視頻內容,成為一個短視頻平臺,而這也是其焦慮的點,因為未來的2000后,2005后天然出生在一個物質充分的環境,更愛自我表現,其當然更喜歡用視頻表現自己,因此騰訊看不見的對手也似乎就在不遠的未來。
這個潛在的對手也有可能是微博,我們看到借助于微博,根據官方相關數據,秒拍的日均上傳超過150萬,而日均用戶觀看也達到了22億次,再加上微博在不斷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直播業務對短視頻業務的反哺,不斷有紅人出現,UGC向PGC內容的轉變也暢通無阻,各項表現不俗。
除了微博之外,原本也在沉寂的陌陌也在崛起,并且2017年宣布也要大力進軍短視頻業務,也是一股不小的新生力量,另外還有最近很火的now,Faceu等產品即使不算是威脅,但也不能完全無視。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年輕用戶的入網,以及泛娛樂產業的越發發達,彰顯的個人表達,個人主義氛圍也必然在未來在抬頭,最佳輸出渠道正是視頻,而這也是騰訊目前最大的缺失。
快手與騰訊協同的猜測
為什么騰訊投資快手,這一點也顯而易見,阿里投資了微博,秒拍作為微博第一大短視頻平臺,自然不可能讓騰訊接觸,另外美拍也獨立上市,也顯然不是一個好機會。
剩下的快手,雖然得到百度的投資,但是百度不像阿里那樣執著社交,因此快手顯然是騰訊目前來說最佳的選擇,所以快手就算不缺錢,騰訊也要硬塞個3.5億美元。
那么快手將如何與騰訊進行整合?
顯然微信是不可能的,對比此前騰訊投資的搜狗、京東、美團、同程等產品,都有著極強的普適性,每個用戶都有搜索的剛需、購物的剛需、O2O的剛需、旅游的剛需.......
短視頻內容本身就不是所有人的普遍剛需,并且快手的內容更加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因此與微信的協同可能性非常小。
而騰訊最大的優勢在于其“雙子星”,騰訊新聞以及天天快報這兩大信息流新聞產品,尤其是騰訊新聞依然死死壓住今日頭條。
因此,通過信息流匹配,大數據畫像,快手的內容或許很有可能接入其中,讓需要的用戶看到。
當然,以上這一切,依然不是從社交出發來實現短視頻業務的增長。
結語:
所以再說回騰訊與短視頻這件事,如果騰訊不能建立起以短視頻社交為主的護城河。
短期來看,那有可能會失去這一輪的機會,拱手相讓于微博、陌陌等諸多平臺,但并無大概。然而從長期來看,帶到2000后,2005后的個人主義崛起時,局面可能會有所不同。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