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空調業告別價格戰 加大產品創新研發家電
目前來看,行業庫存對企業造成的威脅已經減弱。而大宗原材料的上漲帶動空調原材料價格上漲,再次引發價格戰顯然并非明智之舉。空調行業利潤被壓縮倒逼企業將更多的目光集中在產品創新上。
在這個還有一絲涼意的冷春季節里,空調行業卻悄悄地迎來了一次銷售大增長。
據產業在線監測數據顯示,進入2017年的前兩個月,家用空調整體銷售2018.1萬臺,同比增長39.5%。其中,內銷累計960.4萬臺,同比大幅增長86.0%;出口累計1057.7萬臺,同比增長13.6%。僅2月,家用空調整體銷售1026.2萬臺,同比大幅增長71.6%。
而隨著銷售增長的同時,空調出售價格也有所回升。有數據顯示,3月6日至3月12日,空調零售端線上銷量同比增長33.7%,銷售額同比增長45.6%,線下銷量同比增長36.6%,銷售額同比增長40.3%。價格回升的前提下,銷量也呈現增加態勢,有專家認為,在低基數、合理庫存疊加更新需求周期下,預計空調行業將保持較高景氣。
值得注意的是,空調行業不僅國內實現雙贏,就連出口也同比增長,著名家電產業專家秋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全球空調格局已經發生變化,格力、美的、海爾、志高等主流品牌近幾年國際化戰略已經出現成效,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市場份額也在逐步放大。
量價齊升
根據往年的數據統計,空調行業屬于“看天”吃飯的行業,在天氣炎熱的時候往往是空調行業最火暴的時間點,然而現在似乎正在打破這個規律。從上述數據中不難看出,在去年的冷冬、今年的冷春季節,空調行業不論是出貨量還是銷售量都出現了不菲的銷售業績。那么,為何會在 “反”出現增長呢?
“此次空調價格上漲是受到銅、鋼鐵、鋁、塑料等原材料價格攀升的影響。” 山東小鴨集團家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有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原材料上漲也帶動了包括空調在內的家電產品成本的攀升。
根據生意社給記者提供的檢測數據顯示,去年12月30日,國內三大有色交易市場的銅現貨報價均價為45030元/噸,今年2月14日,全國銅現貨報價均價為49317.5元/噸,銅價漲幅達9.5%。其他原材料也分別出現了不小的漲幅,尤其是鋼材價格今年最高日漲幅達300元/噸,累計漲幅已200%以上。
在原材料上漲的“蝴蝶效應”下,空調廠商也都紛紛上調了價格。在今年元旦前夕,美的空調就發布了漲價通知,據悉,一臺空調價格上漲了50-200元不等。志高空調的漲價通知也明確去年12月份每臺空調價格上調2%,今年1月份再上漲2%。
據相關資料顯示,無錫美的空調銷售公司稱,“受原材料上漲壓力,結合總部要求和市場競爭需求,計劃于2016年12月11日對產品價格體系向上調整。以保證渠道等經營利潤”。
記者日前在北京朝陽區某物美賣場看到,相較之前,一些品牌的調控均有所上漲。銷售員告訴記者,這幾款空調的價格都有所上調,出廠價格就比以往高。您現在不買,等到了夏天空調只會漲價不會跌。
中怡康白電事業部研究經理王宏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輪漲價,企業是不得不漲。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如果不漲價,將直接影響經營利潤,甚至會影響后續研發生產。大宗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物流費用上漲,以及其他成本,都讓家電生產企業無法承受。
產品價格的上漲讓消費者不再捂緊錢袋子。華南智慧創新研究院院長曾海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由于2016年上半年庫存周期后期基數整體偏低及原材料漲價,在漲價預期下,銷售端補庫存需求持續旺盛。”
周有志告訴記者,當前,國內市場有兩個驅動力。一方面,國內房地產銷售的火暴,也帶動了空調行業的銷售火暴。另一方面,原材料漲價對未來整機漲價的預期,催生了消費者盡快購買的決心。
價格可否持續
目前空調行業正處于價量齊飛的階段,那么這種情況是否會成為行業的常態化?曾海偉認為,近期,國家對一二線城市出臺了地產調控措施,短期來看,對于空調需求有所抑制,但是三四線城市前期銷售旺盛,空調銷售存在一定的滯后期,因此影響較小。
他告訴記者,從中長期來看,地產調控影響偏弱,行業成長空間依舊顯著。同時,近年來受益于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帶來的對生活居住環境舒適度要求的提高,在低基數、合理庫存疊加更新需求周期下,預計空調行業將在全年保持較高景氣度。
“未來一段時間,空調還會迎來新一輪產業發展周期。” 秋實也認為,空調之所以能夠還會繼續發力,主要是高端化、智能化浪潮的到來。當然,這是從產業發展周期而言,如果從產品屬性來講,空調還是一個“靠天吃飯”的品類。天氣的變化對空調市場影響較大。
秋實說,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供求關系,以及全球品牌格局。如果中國品牌能夠繼續保持充分的競爭力,全球市場將由中國品牌主導,后續出口市場仍然看好。
不過也有專家對這種現象提出了疑問。在年前空調提價的時候,奧維云網研究院院長張彥斌就曾表示:空調廠商紛紛提出漲價主要是原材料成本的推動,近幾個月,石油的價格在漲,而制冷劑等都是石油下游衍生品。另一方面,空調整體的經營環境發生變化,企業意識到不能老打價格戰,所以借原材料漲價,企業也對空調重新核算成本,重新定價。
張彥斌認為,國內空調行業已經達到天花板,明年的市場競爭會更激烈,這輪價格漲了,年后價格未必能“立”得住。目前來看,雖然商品價格還處于上升趨勢,并且銷量沒有受到價格上升的影響出現下降,但是否能夠保持還需要在今后一段時間里持續觀察。
智能空調成新寵
空調也能玩智能?答案是肯定的,并且正在成為空調市場的主要力量。2016年度中國智能空調市場白皮書》顯示,2016年,國內智能空調銷售量同比增長10.7%,占整體空調市場銷售量的19.2%。
智能空調是指在空調中植入了智能芯片以實現高精密算法,從而實現無人看守、精確控溫控濕、自我修復保護,甚至可以實現聯網控制以及更好的人機交互等功能。相對于傳統空調,更加便捷,溫度更加準確,自然在成本上也更加節約。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副主任蔡瑩預計,中國空調產業會很快進入全面智能化時代,今后幾年,國內智能空調市場規模將會有一個放量增長過程。2017年,主流廠商將加快提升智能空調定制化產品在市場中的占比,提高產品品質,服務于消費者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智能應用將成為最顯著特征。
而空調產品智能化也促使生產企業從價格戰轉向科技戰。有行業專家表示,以往到了空調銷售旺季,價格戰此起彼伏。但這兩年,由于政策環境的變化、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空調價格戰已不再是營銷的主要手段,進入智能時代,傳統的價格戰可能會越行越遠。
專家表示,雖然目前行業庫存依舊比往年平均值要高,但庫存對企業造成的威脅已大幅緩解。此外,從去年到今年,大宗原材料價格迎來強勁反彈,這就造成空調原材料成本增加,空調品牌價格下降空間也被大幅壓縮。此時再進行價格戰無疑是將行業往死路上逼,所以企業紛紛將注意力轉向產品創新上。
而根據數據顯示,消費者對價格戰的敏感性在減弱,促銷效果越來越不明顯。有家電賣場負責人表示,去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空調市場均進行了大規模的促銷,第一季度空調市場零售量規模提升了7.7%,第四季度只增加了0.5%,可見低價促銷作用并不明顯。
專家稱,2017年空調的價格戰將不會再來。對于消費者而言,應更加注重產品價值,實現從舒適性到享受型的過渡。
作者: 梁文艷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