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還是隱情,匿名聊天為何還能火爆?業界
如果說什么模式的應用可以在中國移動互聯網中快速蝶變發展壯大起來的話,恐怕和社交相關聯的產品還是不錯的選擇所在。甚至包括直播的火爆也是人們在渴望一種交流的過程中的訴求爆發,當然這種社交訴求也是多方位的,有好的方面,也有灰色的地帶,但無論如何,都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尋求突圍的缺口。
甚至QQ的長久不衰,微信在人們移動應用中的根深蒂固,微博的快速復蘇,進而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都說明了這一點,甚至包括陌陌的業績都出現了較大的回升,在取消私有化之后居然也開始盈利。雖然是借助直播,但社交訴求帶來的人流涌動,以及對直播本身的社交訴求以及追逐才是陌陌最終能夠實現盈利的一種機會吧?
有意思的是,我們看到微信在推廣自己的應用小程序過程中,也出現了這種社交訴求,不過這次出現的匿名聊天小程序顯然命運多戧,剛剛上線一天就遭到了微信的封禁,微信給出的理由是存在著“涉嫌誘導分享”。那么究竟是不是如此呢,還是微信有所擔心,擔心一種“失控”以及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擔心一種不可控的局面出現,以及由此帶來的發展亂流,這是微信不愿意看到的,畢竟規模在做大之后,不愿意承擔更多的風險了。
據悉,從5月18日晚上開始,一款名為“匿名聊聊”的應用在朋友圈刷屏。在該小程序中,朋友圈直接識別二維碼,輸入3位聊天口令,就能跟分享小程序碼的朋友匿名聊天。然而,還沒來得及給不斷增長的訪問請求增加服務器,5月19日凌晨,該款小程序已經暫停服務,顯示的原因是“涉嫌誘導分享”。據悉,該小程序上線后僅用4個小時,大約在晚上9點,頁面訪問量就沖至40多萬。據悉,該公司此前還開發了匿名社交App和微信公眾號“朋友印象”。有意思的是,該開發者團隊此前曾獲得過騰訊投資。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于2015年9月份獲得了Pre-A輪4500萬人民幣的融資,投資方為軟銀和騰訊等。2016年,朋友印象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融資,估值已達13億元人民幣。除此之外,朋友印象的股東中還包括俞敏洪、潘石屹、張歆藝、海清、樂嘉、吳秀波等多位商界、演藝界明星大咖。而在獲得騰訊投資之前,騰訊曾把朋友印象封殺了6次。
雖然微信并沒有給出封殺的直接理由,只是有了一個涉嫌誘導分享的框框。要說微信迫不及待地在推廣自己的小程序應用,也喜歡能夠真正的有一些火爆的小程序出現,但為何要封殺這個“匿名群聊”的小程序呢?很顯然有一些潛在的不可控要素會出現,微信顯然不愿意看到這種局面出現。眾所周知,社交的需求一直是中國網民的訴求之一,甚至是直接訴求之一,這也是和游戲幾乎并駕齊驅的一種模式。而這種模式的應用會發酵出什么樣的需求,誰也不好確定。就如同已經有了QQ但依然還會滋生出陌陌,而且發展也是異常迅捷,因為也是尋求了一種陌生人之間的“淺社交”需求,并且一發不可收拾。雖然微信在熟人社交之中可以火爆,但面對更多需求隱匿,或者隱藏自己隱私的社交需求來說,陌陌無疑要高于微信的發展機會。在這方面,微博也是難以替代,因此一個小小的應用也能得到人們覺得“好玩”的介入。
值得關注的是,為何構建在社交大框架之下的應用總能獲得人們追捧呢?這有幾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社交的社會,社交需求無刻不在,人們需要交往,有時候是熟人之間的人情往來,還有一種是在陌生人之間的人性宣泄,需要在陌生的環境下進行自我的回歸和漫無目的的“吐槽”。這恐怕也是匿名聊天之類的工具能夠迅速得到追逐的原因之一。
其二是人性顯“惡”的一面需要一種陌生的交流機會下的“肆無忌憚”訴說,乃至更多的無厘頭甚至“罪惡感”的發泄。這是人性的本性之一,是一種壓抑之下或者壓力之下的反彈,但在現實生活中或許沒有這樣的出口,需要在一個隱形的模式環境下得到張揚,這也是為何在匿名發表言論的時候,總是能得到人們的追逐,一旦實名就反應者寥寥無幾了。
其三是雖然我們一直在宣稱人口紅利時代已經過去,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口紅利其實并沒有失去,恰恰是新的一輪井噴發展期,因此任何“好玩”的應用都會有人去關注,甚至因為蝴蝶效應,在悄然引動之后,很容易快速進行病毒式傳播,進而形成一種小小的規模,從而可以地帶來商業轉換的機會。
微信對于小程序的管控,也是希望不要脫離自己訴求的軌道,但是一旦轄制過于苛刻,那么小程序不過是一個雞肋的應用,難以長久或者真正地發展壯大,畢竟人們對于一個號稱要替代APP應用的小程序還不是太在意。市場還遠沒有走過培育期,不過微信的用戶基礎以及不斷推廣的力度增長,對于小程序的發展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機會,只是這個出口能不能真正火起來,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尚沒有發現所謂的風口。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