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將至 電商假冒偽劣“除癰”力度亟待加強家電
在國內電商行業發展歷程中,“假冒偽劣”四字“真言”如影隨形,詛咒一般緊貼在電商腦門上,讓消費者肉疼,企業頭疼,監管肝疼。針對這一頑疾,馬云提出“要像治理酒駕那樣治理假貨”深得人心,但酒駕易查,假貨難防,端午佳節,堵車更堵心。
端午節前,江蘇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包括天貓、亞馬遜海外購、京東全球購、蘇寧易購等在內跨境電商40批次進口產品進行了隨機性監督檢查,經檢驗檢測,不合格24批,不合格率超60%,其中,8批次產品設計安全、衛生、環保項目不合格,6批次兒童玩具未獲得3C強制認證,存在安全健康隱患,23批次存在標示方面問題。而面對問題產品,四大平臺無一幸免,全部中槍,不合格產品率達到“及格線”,諷刺意味滿滿。消費者不僅“心塞”,乃至于“心梗”了!
無獨有偶,近期與電商息息相關的快遞行業,也因偽造海淘名鞋海外物流單而遭曝光,順豐與四通一達遭遇“一鍋端”,牽涉出莆田百億造假黑色產業鏈。
面對網購風險,消費者憂心忡忡。在北京市復興門百盛商場的韓妝whoo專柜,我們偶遇了前來進行真假鑒定的張小姐。張小姐在某電商平臺的海外購上代購一精華套盒,但終究不放心其品質,“自從買回來后,我天天去網上看真假鑒定的帖子,但是大家眾說紛紜。”在柜臺售貨員的幫助下,張小姐對精華的顏色、質地、氣味、瓶體一一進行了鑒別,最終發現自己購買的產品有部分字體相對模糊,氣味略淡,且套盒中一個小樣瓶體字跡可以用指甲刮下來。“專柜正品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也許是真假混賣,也許是高仿,”當售貨員發表了自己的“鑒定”結論時,張小姐瞬間沮喪下來,“我得退貨!代購比專柜便宜不到兩百元,沒想到這么糟心!”
近年來,電商的迅速發展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抹亮色,但是電商規模擴大了,假冒偽劣緊隨著蜂擁而至,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透露,目前我國網購正品率尚不足六成,而這一現象的重災區在日用品、化妝品、服裝、母嬰用品等行業尤為突出。
對此,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網絡平臺為爭奪客戶數量,盲目追求增長速度,不乏對證照不全、信用缺失的網店大開方便之門,導致門檻過低,魚龍混雜;此外,電商平臺的物品只能通過商家宣傳的文字與圖片進行判斷,缺乏直觀的體驗,為假冒偽劣產品提供了滋長的溫床。而消費者評級制度的漏洞也孳生了真假混雜的體驗評價,信用失真;再加上監管力度欠缺,違法成本低廉,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正品行貨”成為一個笑話。
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長安指出,“十三五”期間,是我國電商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而假冒偽劣產品無疑是抑制其生長的“瘡癰之疾”,此病不早除,當為禍俞烈。
而目前,比較好的消息就是,政府已經加快了電商監管的執法力度,相應法規也正在完善中。而電商平臺也意識到了假貨流毒之害,加大打擊懲罰,阿里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提出了“四維打假模式”:“線上,重點要做商品上線之前的攔截;線下,行動要進一步加大,通過與更多的省合作來實現規模化;權利人方面,與更多品牌合作與互動;在法律層面,一方面是與公司法務合作,采取更多民事訴訟手段,另一方面則是進一步推進司法體系的變革,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嚴格執法。”
但以上手段僅僅是“治標”,真正的治本之策還在于以企業為主的供給側建立切實可行的信用體系。
一個很好的例證便是家電的電商之路。大約3年前,消費者對于在線上購買家電仍持懷疑態度,對于網購家電的品質、售后、服務提出質疑的大有人在。而到2016年,以京東為例,除了城市消費群體,僅農村消費者在京東線上購買冰箱的占比已經達到了11%,而這一群體實際上是較晚接觸網絡,尤其相信“眼見為實”的群體。而在一年一度的6.18來臨之際,京東家電事業部總裁閆小兵告訴我們,“今年618家電產品備貨量是6年前的50倍,但家電電商增長到頂峰的拐點還遠沒看到。”
工信部發布的《2016中國家電網購分析報告》顯示,家電網購滲透率已接近傳統商業邏輯中單一渠道難以逾越的天花板,但家電電商依然以近35%的增速沖刺。報告中提到,2016年,家電電商憑近20%的滲透率超過傳統銷售渠道,躍升成為家電零售第一渠道,京東、天貓的家電零售額超過昔日老大蘇寧、國美線上線下家電業務之和。而從結構看,傳統四大家電(平板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網購零售額達1161億元,同比增幅34.9%;包括廚房電器、生活小家電等在內的其他家電產品網上零售額達635億元,同比增長36.6%;手機等移動終端產品網上零售額達2050億元,同比增長22%。同時,線上不再是低質低價產品的“集散地”,線上家電產品高端化遷移趨勢明顯。
以美的為例,在其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顯示,2016年美的全網線上零售額超過230億元,而其當年營收1598億,線上占比達到了14%;6月1日,格力電器在天貓官方旗艦店的歡聚日活動中,63歲的董明珠親自站臺,為格力線上家電部分搖旗吶喊,將“掌握核心科技”的品質承諾帶給線上消費者。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6年線上大家電品牌銷量前十名分別是海爾、美的、海信、TCL、格力、西門子、樂視、三星、創維和奧斯克,其市場總份額提高到49.1%。品牌集中的背后寓意只有一個,那就是只要企業敢于為信用背書,消費者便會用金錢投你的票。家電行業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了良幣驅逐劣幣,完成了一個漂亮的“線上逆襲”。
再反觀其他線上品類,鞋服、化妝品、母嬰用品等,其線上發展歷史遠早于家電類產品,但多年來卻毫無進步,反而一步步透支了消費者的信任度,讓“上帝”在一次次猜忌中勃然大怒,逼迫他們用“退貨”、“差評”、“投訴”等來追求市場的公平。
電商前景無限,但假冒偽劣毒瘤不除不得已安前路,而歸根結底,消費者對于網購的放心,出自于對產品提供企業的信賴。
來源: 中國家電網 作者:劉拓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