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水平漲幅700,互聯網手機下半場該如何發力?手機
當前,智能手機已然進入飽和期,回顧2017 年第一季度的智能手機市場,慘淡之狀不忍卒讀,TrendForces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產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中國的手機行業也難逃厄運,各大廠商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焦慮與困惑。與此同時,互聯網手機還在面臨著巨大的消費升級,而2017已經過了大半,下半年手機行業的走勢究竟如何?尤其是互聯網手機的下半場應該怎么玩,靠什么來競爭?這是幾乎所有廠商都在面臨的問題。
Q1季度全球銷量大減,國產手機已經洗牌
前不久,TrendForce發布數據,2017 年Q1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產量僅為3.07 億部,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3%。這一點,在中國通信院《2017 年3 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中也有所體現,2017 年3 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187. 1 萬部(注:含非智能手機),同比下降6.3%;上市新機型128 款,同比下降31.2%。兩個研究結構的數據均證明,2017 年中國手機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IDC顯示,2016年小米的出貨量同比下跌了36%。今年一季度,小米雖大力推線下,并打出MIX和松果,但銷量依舊,一季度出貨量900多萬臺,同比下跌了9.6%。而2016年憑借負利潤快速崛起的樂視手機相信這兩個月的苦日子也是眾所周知。2016年同樣未能完成銷售目標的魅族最近也迎來了架構大調整,魅藍和Flyme獨立,黃章二度出山。再看看曾經的“中華酷聯”,最新的酷派財報顯示,2016年酷派收入79.9億港元,凈虧損42.1億港元。聯想和中興也好不到哪去,中興通訊2016年巨虧23.6億,聯想則要砍掉ZUK品牌只做MOTO系列。
當然也并非所有的廠商都處于低迷的狀態,幾家歡喜幾家憂愁,根據IDC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分別為:華為、OPPO、vivo、蘋果以及小米。其中,華為以市場份額20.0%占據第一,OPPO則18.2%,vivo為14.1%的市場份額分列前三。而與2016年第四季度相比,華為市場份額占有量超過了OPPO,排名第一。華為2017年第一季度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了25.5%。
而此次華為之所以能登上一季度冠軍寶座,最大的功臣無疑則是旗下的榮耀品牌,GfK的數據顯示,在互聯網手機品牌市場上,一季度中國市場出貨量前三位分別為榮耀(1052.2萬)、小米(945萬)、魅族(460萬),同時榮耀銷售額也達到了149.3億元,位居互聯網手機行業第一。
互聯網手機的下半場,競爭點在何方?
分析互聯網手機,小米是不得不說的一個品牌,小米早期的成功靠的是什么?核心因素之一是高性價比,而在當前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性價比已經越來越不吃香,根據GFK發布的《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消費者購機時正在擺脫性價比,將會向品質但不失個性的趨勢遷徙。
數據顯示天貓手機市場客單價同比增加704元,上漲至2104元,消費者對于手機產品的需求檔次提升到全新高度,消費升級趨勢明顯,該趨勢與GfK中國手機市場零研監測數據手機產品價格上漲趨勢一致。
其次,雖然第一季度中,OPPO以18.2%,vivo為14.1%的市場份額分列前三。但無疑,OV的“渠道+營銷”驅動增長的模式,并不可取。首先,OV的廣告營銷模式沒有創新性,更沒有門檻,通過大量燒錢換知名度的方式過于粗暴,這是任何廠商都可以進行模仿的。
因此各手機廠商都注意到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拼價格的路子上了,而應該從用戶需求及產品品質考慮問題。但是卻依然沒有真正做到令用戶滿意的產品,為什么?因為每一家公司雖已經意識到“品質”的重要性,但也只是意識,能夠真正做好產品的品質的并沒有幾家。
我們且以手機的做工為例,由于手機越來越追求大屏化、輕薄化、無邊框化等趨勢,“工作時間”越來越長的智能手機在“體格”方面卻顯得越來越脆弱。比如iPhone 6和iPhone 6 Plus上市之初就曾發生過“折彎門”事件。然而對于大部分普通用戶而言,在手機不幸“夭折”之前,其實并不能夠實際感受到手機的品質究竟如何。
當然,很多媒體以及用戶都曾通過對手機進行各種暴力測試來檢驗手機品質,這一點在國外非常常見。而在國內卻鮮有手機進行暴力測試,可能比較印象深刻的就是華為手機能檔子彈,以及在前不久有網友直播了榮耀V9先后經歷保齡球高速撞擊、電鉆鉆、高溫灼燒、汽車碾壓等以及珠峰零下30度超低溫等諸多的暴力測試,而在各項測試中榮耀V9保持了屏幕、功能等的完好。
(榮耀V9電鉆測試)
品質的背后是對技術創新和用戶體驗的保證,手機廠商開始了一套流標準化的機器測試,榮耀也不例外,甚至標準更嚴格。比如榮耀的每一款產品上市前都會經歷嚴苛的環保測試、強度測試、性能測試以及極端環境測試等。就連破壞性測試都分多種——滾筒隨機跌落、六面四角定向跌落、電源鍵、按壓鍵按壓、連接器拔插、軟壓、手機扭曲、溫度循環箱、溫度快速變化、蒸手機、太陽曬手機、無線性能、天線性能等環節。
如果說品牌是企業的價值護城河,那么技術創新就是企業生存的命脈。一般來說,技術創新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產品和用戶體驗的創新、行業應用和解決方案的創新,以及核心技術和平臺的創新。
在產品和用戶體驗的創新方面,蘋果是一個不得不說一個傳奇。蘋果的創新以應用創新為主,主要包括了以用戶界面、新技術采用等為核心的產品化創新,以及搭建起iTunes和App Store為核心的平臺系統實現內容營收的系統創新。
而在國內,與之能夠相提并論的也許只有榮耀,自帶技術基因,背靠華為有持續的技術壓強式投入,使得榮耀在創新和用戶體驗上有所保證。中國市場啟動的凈推薦值(NPS)調研分析顯示,榮耀和蘋果并列智能手機行業第一,品牌滿意度達98%。
當然,國內互聯網廠商在技術端正在逐漸意識到其重要性,比如在硬件上,小米今年已經開始布局松果處理器,但整體基礎薄弱,需要較長的時間沉淀。再如2016年大火的雙攝技術,雖然各家都在用,各家都在提,但其實榮耀早在2014年12月就已經發布了第一款雙攝手機榮耀6 Plus。而在譽為人工智能元年的2017,三星S8、HTC U11以及魅族、樂視等都在強調AI,但從2016年底的Magic開始就內置Magic Live人工智能系統,能對用戶輸入的信息進行解讀并列出相應的內容,比如提供天氣信息或者識別來電號碼來源等等。
而事實上,智能手機依然有很多問題需要進行更多突破和創新,譬如卡頓問題。當下寬帶中國戰略、電商渠道下沉、3-6線城市線上購買力以及全球電商市場的迅猛發展,為產品的創新空間提供了巨大的舞臺,這是各大廠商都應該不斷努力的。
綜上可以看出,互聯網手機已然進入下半場,智能手機不應再是充斥的價格戰與硬件拼湊,為用戶做出令其消費升級繼續購買的好產品,才是王道。踏踏實實做產品,堅持創新,堅持品質,手機廠商才能獲得該有的回報。
【來源:數碼FUN】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