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押注“酷播云”:一直在模仿,從未有超越業界
雖然前幾日迅雷因為內訌陷入的泥潭不淺,但玩客云、區塊鏈的威力依然不容小覷,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迅雷股價暴漲,玩客云和玩客幣也供不應求。
要說中國企業什么最強,模仿、玩概念那絕對是屈指可數的。在快播的流量礦石、迅雷的玩客幣之后,另一家老牌軟件企業暴風也玩起了礦機,搞起了數字資產以及當下最火的區塊鏈。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經歷過山車般的暴風如今押注播酷云
成立于2007年的暴風,可以說是當年互聯網視頻的領頭羊,在當時無論是怎樣的視頻格式,都能通過暴風影音播放,也正是憑借著這樣的技術優勢,暴風迅速在視頻軟件當中脫穎而出,積累了強大的護城河,并且依靠持續的技術創新和高效的運營,實現了連年的盈利,于2015年在深圳創業板上市。
之后,奇跡就出現了,在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里,暴風的股價從發行時的每股7.14元暴漲到了每股280元,總市值達到了346億,當時媒體和股民在疑惑且震驚的情緒里,將其稱為“妖股”或“神股”。
暴風董事長馮鑫自然也是志得意滿,但讓暴風當年爆紅的最大功臣還是A股的環境。當時A股市場奇異的市場環境,像是命運硬塞給馮鑫的一塊蜜糖。
彼時A股市場科技股的稀缺程度令人發指,科技公司此前悉數選擇在美或在港上市,A股市場幾乎只有一家樂視網,這使得暴風剛剛登陸,就大受歡迎。
再加上碰巧趕上的VR熱,暴風講出的VR故事立刻獲得了市場認可,一時間,資本對暴風的追捧也到了瘋狂的地步。
至此,暴風共計39次漲停的A股神話正式拉開帷幕。
這一系列“偶然”造就的奇跡,本就在馮鑫的預料之外。草根創業、缺乏優質主營業務、沒有長遠規劃,使得馮鑫雖然陰差陽錯被命運選中,但終究無法高枕無憂,暴漲之后就迎來了暴跌。
2015年7月中旬隨后的半月之內,暴風從最高的280元跌至100元之下。
在2017年,隨著股票大盤的低迷,暴風的股價更是一路狂跌,一直跌到今年7月份的20塊錢。之后,暴風的勢頭就再也沒有反轉起來過,以至于停盤。
直到12月7日,停牌半年多的暴風集團終于發布了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和復牌的公告,與此同時,暴風播控云確定12月8日10點整在暴風商城正式發售,用戶需憑抽簽抽中的云碼才能購買。
也正是在播控云發售的日子里,暴風還宣布了旗下的暴風TV與東山精密和如東鑫濠正式簽署投資協議,成功獲得8億元戰略投資。不得不說,暴風科技這一招玩的還很有“心機”。
東山精密和如東鑫濠這兩家投資者增值8億元之后,暴風集團就擁有了暴風統帥31.97%的表決權,仍是實際控制人。
我們就可以這么理解,暴風獲得了8億的現金之后,表面上是稀釋了自己的股權,但事實上,是在暴風智能電視業務低迷的情況下及時補救損失,獲得的8億融資說白了還是主要用做在區塊鏈業務上的投資,也就是這幾天說的特別多的播控云,不對,現在又改名叫“播酷云”了。
那么播酷云到底是何方“神物”,值得暴風這樣做賭注。
播酷云,暴風新的救命稻草?
說它是“神物”一點也不為過,因為這款產品在最開始預訂的時候沒有具體的產品信息,只宣稱和智能硬件,區塊鏈和礦機有關。大大方方的蹭玩客云的熱點,沒有一點不好意思。
更牛的是,即便如此,它還是以4999元的預售價拿到了近20萬的預約量,如果預約量轉化成功的話,光是硬件的營收就有10億之多。
現在打開官網已經顯示一期售罄的界面。
但是在暴風播酷云官網首頁中的投資者關系,列示了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市公告。在暴風影音官網或者其他任何官方通道也并沒有看到有關暴風播酷云的明確信息,暴風播控酷官網的 ICP 備案不詳,無法證實播酷云的實際運營主體公司。
而針對這一問題,暴風影音給出的回應是這款播酷云實際上是由暴風旗下的暴風新影團隊運營,并未納入暴風集團上市業務,并且將于 12 月 5 日正式公布產品信息。
根據工商信息查詢,暴風新影與暴風集團存在的聯系為:
暴風集團的自然人股東之一崔天龍,是暴風新影的第一大股東,占股 32.4%。
暴風集團法人代表馮鑫個人 100% 持股的一家名為暴風鑫源的企業也是暴風新影的股東,占股 9%。
暴風集團所投資的暴風控股有限公司也是暴風新影的股東,占股 9%。
暴風新影雖然由暴風集團的重要個人股東主導,但暴風集團對暴風新影僅存在極小比重的間接投資關系,不構成實際控制權。
這意味著,如果暴風播控云由暴風新影運營的消息屬實,那么暴風播控云在其官網所公示的投資人關系則并不妥當。
至于官網所說的播酷云可以在非工作狀態下,用戶通過閑置的存儲空間和寬帶幫助暴風系列軟件、第三方CDN業務、第三方區塊鏈業務進行超大文件網絡加速甚至區塊鏈網絡全節點部署,不僅可以共享資源,還可以賺取BFC積分這樣的言論來看,讓人懷疑播酷云是不是也是朝著ICO的方向發展了?
不過官方也是回應的迅速,再三強調BFC積分并不是虛擬貨幣,而是一種采用了區塊鏈技術的積分系統。因此,BFC積分不會通過任何方式與人民幣進行對手交易,不會進行任何ICO操作。
只不過就算是進行ICO操作又有誰會去承認呢?畢竟在國內9月份ICO已經被全面禁止了,國內的虛擬數字貨幣交易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實則也只有交易者自己心里清楚了。
目前來看,播酷云更多的是打著“區塊鏈”的招牌盲目追風,至于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預訂量出現,恐怕還是受益于比特幣的牛市行情,基于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也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之前和快播和迅雷都是很好的證明。
一直在模仿,從未有超越
網上總是流傳著一句讓人驕傲的話——一直在模仿,從未被超越。但回看暴風這些年的動作來看,正好與之相反。
自上市以后,暴風就一直不斷的拓展業務板塊和不同的服務場景,推出“全球DT大娛樂”戰略,先后進入了VR、直播、體育等行業,暴風魔鏡、暴風影業、暴風體育等業務模塊爭相成立。
但是與迅雷類似,這些業務模塊沒有一個完全承擔起業績增長的任務,也導致了股價持續低迷。
暴風似乎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互聯網新生事物的模仿和追隨,跟隨樂視對其子業務進行大規模的擴張,并迅速開啟大規模資本運作,但也因為整頓并購交易的證監會而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之后又跟隨樂視做電視業務上的補貼,雖然取得了一些初步上的勝利,但是由于暴風電視的量有限,在產業鏈上的話語權也不大,拿面板能力和議價能力都隨之受限,如果長期這么做賠錢的買賣自然也不是長久之計。
這樣一看也難怪樂視帝國坍塌之后人們更多的議論起了暴風,認為暴風會重蹈樂視的覆轍。
如今打著區塊鏈名義的配方,迅雷通過炒作“玩客云”實現了名利雙收,快速的贏得了市場的認同,樂視終于找到了新的目標,于是就做起了播酷云,只是這場所謂的 硬件 + 幣模式創新有太多的尷尬。
存在著諸多爭議的玩客幣在很多用戶眼里,相比于大量的連應用場景都沒搞清楚就不斷大漲的ICO項目還說,它至少向用戶展示了明確的應用場景,上線之后取的了暴漲的成績,短期成長表現優異不難理解。
但長期來看,想要持續的增長,未來如何將代幣支撐的業務體系建設成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閉環,限制現金及其他一切支付方式才是一個長久的問題。
而對于暴風來說,業績的下滑、資本的遇冷其實正預示著過去“講故事”的模式已經被投資者所遺忘。如今又榜上“區塊鏈”的名號,接下來,是成為風暴,席卷一切,還是被風暴席卷?我們也跟隨馮鑫一直等待這結局。
(來源:創事記 作者:互聯網圈內事)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