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好好的摩拜與ofo,為何投資人要一再逼婚業界
“內部消息,摩拜又來了一輪融資,來自美國。”
日前,業內一微信群內有網友爆出了此條“猛料”。其實,融資消息對摩拜來說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在當下摩拜與ofo投資方著手推動二者合并之時,跑去融資是不是就顯得有點“不太懂事”?
寒冬已至,兩強獨大卻未盈利
不少人把2016年稱之為“共享年”,因為在這一年,共享經濟徹底火了起來,其中代表之一就是共享單車。轉眼到了2017年年底,共享經濟退了燒,共享單車也遇了冷。
目前共享單車市場格局已經很明朗了,第一梯隊摩拜與ofo兩家巨頭領跑,短時間內無人能夠撬動;第二梯隊以剛獲得螞蟻金服站隊的哈羅單車為代表,在繼續發起沖擊,但崛起之路并不容易;而第三梯隊眾多小玩家,“撐不著也餓不死”已經是他們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了。有行業專家對共享單車市場現狀做出了如上分析。
“寒冬已至”,這是外界近期在談論共享單車時用到最多的詞。之所以這樣說,是源于此前的倒閉、跑路熱潮。以小藍和酷騎為代表,據智察大數據公布的《2017年7月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數據報告》,今年7月小藍單車APP月活躍用戶數為344.4萬,酷騎單車為316萬,在體量上僅次于摩拜和ofo,APP啟動次數顯示也是如此。
而到了8月份,酷騎單車就開始被爆出押金難退,且愈演愈烈。隨后小藍單車也被爆出同樣的問題,并且公司創始人“跑路”。再后來,酷騎和小藍都被“接盤俠”拜客出行接手。由于兩家共享單車企業用戶數量龐大,此事在前段時間鬧得滿城風雨,也放大了其他用戶的恐懼心理。更是導致了后來摩拜與ofo傳出資金危機時,眾多用戶聞聲退押金。
“winter is coming”這句經典臺詞,許多共享單車生產廠商怕是感同身受。據報道,有“共享單車第一鎮”之稱的王慶坨,坐落有超500家自行車上下游產業鏈相關企業。曾經訂單不斷,熱火朝天趕生產的小鎮,近日被媒體爆出了工廠大門緊閉,廠商也不愿繼續接單。單車做好了,企業倒閉了,這就是生產廠商們頭疼的癥結所在。
而回看頭部,摩拜和ofo在這個冬天表現如何自然成了不少人關注的問題。因為,二者的成敗興衰基本就決定了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未來。
行業專家向業界風云匯表示,“同行的小玩家對頭部的沖擊本就不痛不癢,現在小玩家能不能熬過這個冬天都成了問題。鑒于摩拜和ofo體量上的絕對性優勢,馬太效應也會越來越明顯。接下來就算第二梯隊將退場玩家騰出來的市場收入麾下,也并不會對其二者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江湖地位雖已確立,但其盈利卻一直沒跟上。摩拜與ofo目前可以說仍是在靠融資和押金池活著,真正實現盈利的城市沒有幾個。而雙方創始人還都曾表示過盈利不是當下的首要目標,不知道投資人聽到這句話會怎么想。戰線拉得過長,投出去的錢收不回來,投資人可不是慈善家。像當初滴滴與優步合并之后,占據絕大市場份額而后提高整體服務價格來實現盈利,莫非摩拜與ofo也要踏上這條老路?
暗戰與博弈,合并后誰最受益
前兩日,在中國企業家尖峰論壇之上,ofo的投資人朱嘯虎再次公開表示了摩拜與ofo繼續耗下去是沒有意義的,言外之意:合并才是唯一出路。
回想去年共享單車大戰火熱之時,朱嘯虎說出了“三個月以后共享單車的戰爭就會結束”,那時是2016年9月。整整一年時間過去,戰火仍在燃燒,或許朱嘯虎想起了自己此前說過的話,于是出面想要以“合并”了結此戰。9月份時,朱嘯虎在“第三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向公眾第一次說出了“唯有合并才有可能盈利”,隨后11月底時,再次提出。
至今,三個月內朱嘯虎已三次對外公開表示希望摩拜與ofo合并。
同在中國企業家尖峰論壇之上,摩拜投資方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會合伙人周逵也做出了表態:當二者份額都不太增長的時候,是合并的時機。有人對此番話做出了翻譯,周逵雖未說現在就要推動摩拜與ofo合并,但他說到了“時機”,如朱嘯虎所說,現在二者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95%,很明顯想繼續增長都不太容易,這算不算時機已到?
“雙方父母似乎已經訂好了婚約,然而兩個孩子好像都不太樂意”,關于摩拜與ofo合并一事,網上有這樣一個不恰當的比喻。
摩拜與ofo各自發展的挺好,為什么要合并?除了投資人口中所說的消耗戰無意義之外,有沒有更具說服力的理由?最起碼的一點,摩拜與ofo作為當事人,至今都未對合并一事公開表示過肯定。恰恰相反的是,雙方的創始團隊都曾向媒體表示,沒有合并的計劃。
此外,據36氪披露,有知情人士稱ofo近期將完成一筆由軟銀領導的融資,并且數額將在十億美元級別。而實際上,上周業內也已有消息傳出,摩拜獲得了新一輪來自美國的融資。從這些風聲來看,投資方一再推動的合并事宜怕是不會如想象中那么順利。
在投資人的推動之下,創業公司進行合并,這樣的例子在業內比比皆是。此前攜程與去哪兒,趕集與58同城,美團與大眾點評,這些經典的合并案例背后都有一個共同推手——沈南鵬。在合并這件事上可能朱嘯虎與沈南鵬的理念相同,都認為其是大勢所趨,是很自然的事。
倘若不想合并的話,無論是摩拜還是ofo,尋求新融資正是當下最可行的道路之一。新一輪融資進來之后,此前投資方的股權會有對應比例的稀釋,如此一來,其在董事會的話語權也會相應減輕,進而公司走向也不再是由某單一方決定。
投資人的如意算盤背后,誰是誰的絆腳石
馬云在前幾日互聯網大會上曾表示,公司的合并應該思考的是對行業的貢獻,而不是為了壟斷,早點收錢。摩拜和ofo的合并看似簡單,實際上兩家巨頭都在背后暗自較勁。
確實如此,以摩拜和ofo的市場份額來看,合并之后自然會有“壟斷”之象,投資方自然也能夠收割市場,盡快套現。畢竟直到現在,雙方投資機構見到的“回頭錢”都不多,“心急”也是正常反應。
但是,老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合并一事除雙方投資人拍板之外,仍有諸多因素需要考慮,如眾多股東的利益也需要平衡。何況現在情況是:摩拜和ofo雙方都不愿意合并,而投資人卻一再逼婚,不知其意何在。更有評論稱,摩拜與ofo除合并之外,繼續各自獨立發展并且良性競爭,或許對整個行業來說才是最合理的。但歷來的經驗告訴我們,企業敵不過資本。
此外,有接近投資機構的人士向業界風云匯表示,實際上投資方與創業公司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在初期,投資方能夠給予創業公司以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其發展上起到強有力的助推。待創業公司成長起來之后,投資方希望能夠套現離場也是無可厚非。但若其對創業公司的走向、決策進行過分參與,一心只想從中獲利,而不去尊重創業公司本體的意見。此時,投資方無疑就變成了創業公司的阻礙。
該人士最后說道,如果當初投了阿里巴巴2000萬美元的孫正義,在中途強制要求馬云與某某合并,或者是怎樣,那就不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了。
來源:藍鯨TMT 作者:木木(業界風云匯)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