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高德的地圖戰遠未結束,高德認為“活數據”將成行業基礎設施業界
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實時路況
10月份臺面上的口水戰已經結束,但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在暗中的軟實力較量仍在繼續。
百度剛剛強調完人工智能對于地圖的革命性影響,12月27日,高德地圖又在昌平數據中心,展示了基于大數據發現、采集的 “活數據”生產能力。
什么是“活數據”?高德地圖技術副總裁于志杰介紹,基于自主采集能力的進化、大數據能力的升維,高德地圖正在建立起目前國內唯一的地圖‘活數據’生產能力。并且正以此為基礎,研發真正的未來地圖——‘活地圖’。
“我們正在采取一種全新的方式做地圖,數億的高德用戶每天使用地圖和導航服務,所以哪里的路不通了,哪里的門店關閉了,我們都可以很快知道。這些活的數據讓地圖開發永不停止,讓地圖每一秒鐘都不一樣。”于志杰表示。
簡單來說,隨著地圖在移動互聯網、汽車、公共交通、其他消費電子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地圖數據的來源已經不再單一依賴地圖廠商的專業采集團隊,而是可以借助應用領域的數據反饋,實現地圖數據來源的多樣性,再結合自動化處理和計算能力實現及時更新。
在高德地圖數據中心大屏幕上展開的北京城區地圖上,密密麻麻閃爍著無數移動的小點,這些都是當時在路上行駛的GPS定位回傳。
這些大數據首先能夠使高德地圖實時捕捉交通動態,實時獲知各條道路的暢通情況、行駛車速、擁堵原因及事故、管制、施工等交通事件,并根據通行情況對用戶的導航路線進行調整或提醒。
據鈦媒體了解,高德地圖的實時交通大數據中有78%來自于UGC眾包數據,22%來自于出租車、物流車等行業浮動車輛。高德地圖的實時交通動態事件數據中,更有85%來自于用戶上報,其余來自于交管和政府。
(后廠村路附近)熱力大數據發現微循環路
而在獲取實時數據的同時,大數據還能將處理過后的數據回饋,反哺道路、POI、導航、公交、步行等地圖基礎數據。
也就是說,無需人、車采集的太多干預,通過大數據的對比,能夠實現新路發現、老路清除、交通規制信息變化識別、園區內部路發掘,以及道路通行等級判斷等多個維度的數據更新。
“活數據”的源頭
“普通用戶在使用地圖時,調用的其實是地圖引擎,而地圖引擎基于地圖數據。因此,沒有數據,地圖服務就無從談起。” 高德地圖技術副總裁于志杰表示。
據了解,高德是擁有國家地圖測繪資質的圖商出身,從事地圖數據生產14多年,擁有1300多名專業地圖數據生產人員和300多名專業的研究人員,目前為止擁有有6000萬個POI,790萬公里的導航道路數據。
如今,高德地圖還構建了一套由高德自身、阿里巴巴集團、政府交管及開放平臺聯合組成的多元大數據生態。 尤其是在進入阿里體系之后,受益于阿里巴巴的大數據,比如菜鳥的運單數據、物流車數據,和口碑的外賣訂單數據。通過數據融合,高德還可以發掘POI的新增與變化,補充地圖基礎數據。
高德地圖數據生態
此外,高德還通過交警平臺與全國近百家交管部門合作,互相提供信息和數據。高德數據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北京市主路、環路上的誘導屏信息已經不再借助地磁線圈的感應來更新數據信息,而是與高德合作,通過無線傳輸,由高德直接提供分鐘級的更新。
不過,高德方面也表示,大數據能保證高德地圖“活數據”的廣度和實時性,但是在準確性方面,自主專業采集能力同樣不可或缺。
“我們深知,大數據的優勢在于實時和廣度,而專業采集的優勢在于以專業手段和經驗保證數據準確。” 高德地圖數據中心總經理李艷霞說。
因此,對于專業采集數據的處理上,高德也進行了升級。例如,對外采、內業和反饋的數據進行全鏈條打通,實現了采集生產平臺100%在線化,并建立起全流程質量控制。同時,通過采集數據建立模型,利用機器學習實現內業的任務智能切分、人員智能匹配和外業的智能采集調度,使采集生產實現最大程度的智能化。
高精度地圖是不是新起跑線?
相比于生活地圖可以吸納眾包、UGC等等多方力量,應用于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地圖則只有依靠專業化采集,而且是配備了上千萬設備的雷達車。
高德地圖高精度地圖采集車
高德數據中心從事高精度地圖采集的工作人員向鈦媒體介紹,這樣的“千萬豪車”高德有5輛,通過頂部的雷達發射激光,能對經過的所有立體物體進行捕捉,采集距離可達到800米。
而這樣的采集車每天的行駛距離在300多公里,而且受限于后備箱當中主機的處理速度,時速不能超過80公里。 根據高德目前的采集規劃,采集道路主要集中在高速、環路、主路等道路條件相對標準的路段。
高德高精度地圖采集車
高德汽車業務相關人士向鈦媒體提供的信息顯示,高德的高精度采集車能夠實現厘米級的信息采集,而在10CM精度的高精地圖的采集上,目前高德已經完成了28萬公里。
而在高精度地圖之外,高德還配備了ADAS地圖采集車,采集精度為米級的地圖信息,用于幫助車企實現自動駕駛之前的高級輔助駕駛的技術過渡。
高德 ADAS 地圖采集車
從技術上來看,高德與百度地圖在高精度地圖上的投入和技術要求大致相似,除去了數據生態,似乎在高精度地圖上,兩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高德汽車事業部總裁韋東表示,當前地圖數據將不再是數據商品,而是行業發展共建共享的生態資源和基礎設施。
未來二三年內,高德在高精度地圖方面暫不會考慮盈利模式。
“先要保證數據鮮活,同時被用戶使用準確。兩年之后,當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逐漸成熟起來,我們相信那時候,只要有人流,就會出現現金流。”
如果這個前提成為地圖行業的共識,那么在自動駕駛領域,高精度地圖的職能屬性與生活類地圖其實一樣,同樣提供的一項綜合的服務能力。
在這之中,原始數據的精度和深度,或許只是對高精度地圖的一部分要求,通過原有數據積累和后期生態構建所形成的數據廣度、時效性同樣重要,這意味著,國內的高精度地圖領域還會有一場持久的較量。
【來源:鈦媒體 作者:李勤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