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中國發展金融科技有優勢營銷
3月23日,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在“金融科技(FinTech)”分論壇上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就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三個概念進行了詳細分析。
陳生強先定義了這三個概念:“我們覺得互聯網金融實際上是一個渠道的拓展,而金融科技是一個技術上面的革命。以往大家都在說互聯網金融的時候,都是在用互聯網作為一個銷售渠道賣金融的產品。而金融科技實際上是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甚至用區塊鏈等一系列的技術,實際上是去設計產品,設計金融產品。這相當于不單純只是一個渠道的概念,我們覺得金融科技實際上也囊括了,渠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而通過金融科技把以前做不了的事情能夠做了,或者以前做起來成本很高的項目,類似于像普惠的一些項目,傳統的方式很難去實現,而金融科技實際上是可以幫助去實現的。”
至于金融科技跟科技金融到底有什么區別,陳生強表示,金融科技是為了金融機構去服務的,而科技金融更多的是在用科技的手段為自己去做業務,例如銀行的電子銀行部,可能更多是科技金融的概念。
他認為,金融科技的定義是遵從金融的本質。“我覺得這三個概念不管是哪個都要尊重金融的本質。尊重金融的本質,然后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為傳統金融服務,能夠幫助傳統金融機構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方式,這才叫真正的金融科技。而不是像馬行長(中國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說的很多互聯網公司轉身一變就變成金融科技公司了,這一定是得有一定基礎的,而且所有的前提條件是數據+技術。”
以京東白條為例,陳生強透露,目前白條已經用到了3萬個變量,如果單純是傳統的技術根本實現不了,所以這里面一定會用到機器學習以及人工智能的技術。“我們用這3萬個變量,實際上為中國超過2億人做了評分,這樣子相當于就可以說放每筆貸款的時候不需要做人工審核,機器直接可以把款放出去,邊際成本幾乎等于零。做這個業務在前期的投入將會是巨大的,需要大量的數據投入、系統投入,最后才能去實現,這實際上只是一個維度。”
他說:“另外還需要再去搭建包括反欺詐系統、反洗錢系統,就是一系列的系統最小才能說真正實現去做金融的業務。金融這個行業本身就是收入當期性、風險滯后性的行業,而且風險是越往后累計是越大。到這個時間點是技術進步了,包括數據的積累已經讓金融科技行業變成了一個可能而且,確實講中國在這一塊也具備有一定的優勢。”
來源:騰訊科技訊/劉亞瀾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