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電視成“香餑餑” 生死戰彩企如何突圍?家電
近幾年,伴隨著消費升級與科技的交替流轉,傳統電視行業發展面臨諸多變數。繼OLED、量子點、HDR等技術熱點后,電視行業又再度鎖定新目標,即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大家并不陌生,自去年AlphaGo于人機圍棋大戰中獲勝以來,人工智能便成為業內的話題焦點。發展到今天,人工智能應用到電視領域中,開始成為各電視企業角逐的新陣地。
智能電視邁入深水區
作為互聯網與傳統電視結合下的產物,智能電視憑借更佳的互動性與內容服務,迅速取代傳統單一輸出的功能電視,顛覆傳統彩電行業。據奧維云網發布的《2017年2月份彩電市場簡析》數據顯示,2月份智能電視滲透率高達83%,同比上漲9%。
盡管目前智能電視覆蓋面已足夠大,但經過調查,很多用戶反映多層級菜單與搜索功能使用不方便,復雜的操作界面常常會讓人不知所措,在開機頻率較高的老年一族中痛點更為突顯。智能電視發展陷入新的焦灼期。用戶體驗新需求催化智能電視開始邁入深水區,于是智能電視來到了人工智能電視發展階段。
“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意識、思維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人工智能電視將是智能電視產品從低端化轉向高端化、更智能的突破口。
從今年彩電行業春季新品發布會情況來看,無論是傳統電視巨頭如長虹、TCL,還是互聯網電視廠商如小米、微鯨等,都不約而同地將重點放在了人工智能電視上。這其中,中國電視行業領軍品牌,長虹基于CHiQ電視人工智能語音交互系統,今年3月推出一款OLED電視產品,即長虹CHiQ電視Q5N,將人工智能電視與OLED技術相結合,打造出獨具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高端產品,頗為搶眼。
事實上,現今電視行業中,長虹、小米、TCL、樂視、聯想、微鯨等電視品牌,都已經加入到這場“人工智能”爭霸賽之中,未來還將有更多廠商入局,人工智能成為今年電視的標配與熱門概念之一。
緣何扎推人工智能電視?
行業內,“人工智能將成為電視的標配”一說正走向現實,從各大電視企業的市場布局便能看出些端倪。先有長虹去年7月發布全球首臺人工智能電視,后有10月小米緊隨其后,再添人工智能電視新火,再到今年風潮肆起,TCL、微鯨、聯想等爭搶人工智能電視這一版圖,電視行業的風向標悄然轉向了人工智能技術領域中。不禁要問,短短幾個月時間,人工智能緣何成為各大彩電巨頭競相追逐的“香餑餑”?
其一,行業上游原材料價格飆漲,電視硬件盈利更加微薄,倒逼企業尋找新盈利點。2016年底,受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影響,終端產品頻出漲價“動作”,以此消化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事實上,互聯網電視加入電視行業所帶來的“價格戰”,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削減了不少電視企業的盈利空間,如今成本上漲,更讓電視企業盈利困難。直接漲價不是明智之舉,轉向高端產品提高溢價能力成為共識,人工智能電視成為企業破局的關鍵所在。
其二,軟件性能越來越同質化的智能電視產品唯有繼續深挖差異化賣點,才能再次撬動消費市場帶來產品增量。智能電視軟件性能同質化已成行業詬病,互聯網視頻內容大同小異,盡管也出現部分自制內容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智能電視內容優勢已到盡頭,尋找新差異化賣點刺激市場,迫在眉睫。
其三,人工智能榮獲國家政策支持,迅速“升溫”。今年兩會,“人工智能”首次寫入全國政府工作報告,并有多位代表提議成立中國自己的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占領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制高點。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人工智能更有底氣與話題度,成為各電視企業市場角逐的最佳結合點。
有行業人士認為,上到國家規劃,下到企業投資參與,人工智能的應用與商業化成為探索重點。這種背景下,人工智能應用到電視行業中并不稀奇,畢竟電視硬件提升和創新空間有限,“智商”成為電視的又一增長點。
其四,廠商將人工智能與彩電產品相結合,也是為了抓住人工智能的科技“風口”,提升用戶體驗。智能電視復雜的操作界面讓不少用戶叫苦不迭,而人工智能電視更“智能”的優勢正好能解決用戶痛點,進而有效提升用戶體驗。遺憾的是,人工智能電視“智能”標準不一,目前僅停留在語音控制層,還難以達到與電視產生真正交互。
“未來5到10年,人工智能將像水和電一樣無所不在,可以進入到教育、醫療、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幾乎所有行業,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 時代正在到來。”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2017年則是人工智能應用年。”人工智能落地應用是硬道理,應用到電視領域更是水到渠成。
如何從白熱化競爭中突圍?
電視企業先后入局人工智能,市場競爭開始陷入白熱化。縱覽市面上所主打的人工智能電視產品賣點,大致可劃分為語音/語義識別;智能推薦兩方面,也不失有長虹人工智能電視家電互聯互通中樞的獨特功能。同質化賣點涌現,究竟如何從白熱化競爭中突圍?或許人工智能電視領航代表長虹最有發言權。
2016年7月28日,長虹發布CHiQ人工智能電視,擁有隨著用戶使用的時間增長,自動記憶、分析和推薦“主人”喜愛功能,其智能推薦功能也成為很多新品主打的賣點,說實話,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消費者痛點,但僅這一點還不夠。
2017年,3月28日,長虹對外發布以人工智能電視為中心的全新人工智能家庭生活解決方案——AI Center。通過AI Center,長虹最新CHiQ人工智能電視Q5N不僅能夠秒速讀懂主人語義,還能夠迅速指令家中各類智能家電設備完成主人的命令,并把這一系列過程統一顯示、管理,呈現在電視屏幕上,讓用戶獲得系統的智能生活體驗。不僅要智能推薦用戶想看的,還要能精準感知用戶語義,實現以電視為中樞神經的家電互聯互通,在這一點,長虹領先于行業,迄今無人能及。
實際上,長虹在人工智能電視領域早有建樹,并不是在行業困境下的被動發力。據了解,長虹從2012年開始進入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工作,包括傳感器模組開發應用、語音識別芯片開發應用、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及應用、機器視覺(人臉識別)技術研發應用、工業機器人及工廠自動化技術研發及應用、家庭服務機器人技術研發及應用等。經過5年時間經驗積累,長虹人工智能電視蓄勢而發。
除深層次解決用戶痛點外,加強企業間合作、實現后期儲備也必不可少。作為國內為數不多已推出人工智能終端產品的企業,長虹多年來與IBM、科大訊飛等行業翹楚建立深度合作,并依托其長虹北美研發中心的強大實力,以及硅谷實驗室為依托,緊密切入人工智能研發第一線。此外,長虹還與杜比、騰訊、華帝,以及清華大學、西安交大、微軟、中科院等結成“人工智能產業聯盟”,不斷加強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與儲備。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電視領域在數據與算法能力上的提升也是企業突圍的關鍵點之一。行業普遍認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應該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語音、語義識別,第二是圖像識別,第三是大數據算法。這一點上,長虹電視有自己的理解——未來電視的差異化不在硬件上而會體現在智商上,體現在數據處理能力與算法上。
相關測試顯示,最新發布的長虹CHiQ電視在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場景覆蓋等三大方面的“分值”均優于同行產品。長虹CHiQ智能電視能夠智能分析語義,即使是比較模糊的指令,也能在分析后作出正確選擇。而且用戶從搜索到開始播放縮短到3秒內;語音識別率更是達到97%。
此外,依托語音交互技術和大數據運營,長虹人工智能電視還能實現深度學習和個性化推薦,具備認知、決策、反饋三大能力;作為開放的AI Center,長虹還不斷地打通與人們生活相關的各種應用,比如可以點餐、訂票、天氣查詢等應用,精準推送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數據處理能力與算法不斷提升,不斷刷新用戶的傳統觀影感受。
作為人工智能電視的開拓者,長虹今年迎來了其人工智能的一次大升級,再一次成為人工智能電視領域的領跑者。而長虹CHiQ電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差異化“動作”,能夠為后來者實現行業突圍提供更多借鑒意義。
當前電視行業中,盡管各電視企業一擁而入,但人工智能電視探索還處于起步階段,電視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仍是道阻且長。可以預見,在即將進入洗牌的智能電視行業,率先布局的電視企業如長虹,無疑將更具競爭優勢。未來,人工智能電視領域生死角逐,誰能一統天下,值得期待。
【來源:智電網 作者:許小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