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偷條?扭曲的價值觀必將導致官司繼續纏身業界
近幾日的今日頭條可真是無愧于“頭條”的名號,只是除了融資成功外其他都不怎么光彩:先被爆出推送低俗內容,今日又爆出被騰訊、搜狐先后起訴,看來頭條不只是網信辦的常客,更是法院的老熟人。
今日頭條與“版權官司”的不解之緣
早在2013年發展初期,今日頭條就開始屢遭媒體起訴,原因不外乎是內容版權問題。起訴方包括《新京報》、《廣州日報》、《長沙晚報》等眾多傳統媒體;2016年11月,今日頭條遭京華時報指責侵權,索賠一億;而今又被騰訊搜狐聯合起訴侵犯獨家內容版權,“內容侵權”這個標簽算是牢牢的貼在了今日頭條的身上。隨著侵權風波的持續不斷,今日頭條也日益受到矚目。這是技術之過還是公司價值觀缺失?
花式反駁,今日頭條應對訴訟總有一套說辭
面對眾多媒體的頻繁起訴,今日頭條展現了教科書式的公關手段。最開始堅持自己的“轉載”權益,稱機器抓取僅為“轉載”,并未對文章修改形成侵權,號稱只是“新聞的搬運工”,將侵權行為粉飾為幫助原創版權方提升了分發力度,給你們導流了。
張一鳴還曾公開表示過“委屈”:“自己成了傳統媒體的出氣筒”,“只不過把你們的內容進行了抓取進行排序,如果頭條不這么火甚至融資,傳統媒體也不會把經營不好的脾氣撒到我身上”。果然是底氣足了聲量也大。
傳統媒體時代,雜志轉載他人文章還會發放稿費以示感謝,到了互聯網時代,內容都成“公家”的了,有技術均可抓取,獲得數十億營收卻對內容來源一個謝字沒有反倒說他人亂發脾氣,一切都是技術的“鍋“?
然而今日頭條到底是沒有內容來源的底氣,在打了一輪口水仗后,依舊購買了大量媒體、自媒體版權,卻并未根治侵權官司這一痛點。
隨著平臺的不斷壯大,今日頭條也不再談抓取是否侵權,搖身一變改談價值觀。張一鳴那句“今日頭條是一個科技公司”和“技術不需要價值觀”再次刷新了行業認知。這意味著在張一鳴的世界觀中,科技公司跟媒體不是一個頻道上的,技術對內容的摘取只是一種獲取方式,并非侵權。
這次,訴訟方騰訊與搜狐旗下均擁有互聯網新聞資訊平臺,今日頭條則采用了反訴訟的方式,狀告搜狐主動要求導流此次起訴為誣陷,而騰訊的天天快報則對今日頭條上的內容存在長期侵權現象,到底是虛張聲勢反咬一口,還是今日頭條終究也吃了技術抓取的虧,真被侵權了?目前還未可知。
企業價值存疑,“技術”不應成為背鍋俠
不過在以往多件侵權訴訟的審理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被判定侵權后,今日頭條始終未松口道歉,反而升級“個性言論”,將公司定位在技術層面,稱不需要額外的價值觀。
技術從來是一把雙刃劍,它能為人類更好的進化服務,也能為貪婪牟利效勞,這一切都取決于使用它的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價值觀。知錯能改的平臺,如何會被人揪著小辮子不放?一切歸結于機器作孽和眼紅嫉妒,到底是誰心胸狹小陰暗?
內容為王時代,版權日益受到重視,今日頭條作為一家依靠內容分發起家的平臺,自然深知優質內容的重要性。獲取內容為自身發展鋪路無可厚非,但維護版權,與內容產出者達成共贏才是平臺發展的長久之計,而違背主流的平臺終將成為全網討伐的公敵。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