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IP潛力、彌消天然不足,影響游戲圈的真假泛娛樂手游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
當互聯網公司忙著追人工智能風口時,游戲廠商們已經在泛娛樂的賽場上開始了全方位的競爭。
“泛娛樂”的概念在5年前被提出,去年起持續兩年成為ChinaJoy 主題。以IP為核心,粉絲為基礎,精明的廠商們編織出一張網,通過游戲、影視、小說、網文等多種方式,爭奪用戶。
簡·麥戈尼格爾曾在《游戲改變世界》書中提到:“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充滿游戲和玩家的世界,所以,現在我們需要一套計劃,以確定游戲將怎樣影響現實社會和現實活動。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框架做出這些決定,安排這些計劃。”
泛娛樂就是現在最流行的框架。在資本和市場推動之下,它的身影無處不在——在電影院,你可以看到《魔獸》大電影;看完金庸的武俠小說,你可以在手機上玩一把《射雕英雄傳》。
3000多年前,希羅多德在《歷史》中記錄游戲起源時,大概沒想到,游戲未來會在人類社會中占據如此重要的篇章。
泛娛樂興起
逐利而動的資本市場,是判斷行業風口和趨勢的最佳參照。
先來看一組數據:2017年前4個月,泛娛樂市場投資事件達到148起,融資規模近250億元。從資本角度來看,泛娛樂概念已經成熟。
而去年底發布的《2016中國泛娛樂IP養成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泛娛樂核心產業產值達到4584.4億元,上游孵化層市場規模約1227.2億元,中游運營層市場規模約1282.9億元,下游變現層市場規模約2074.3億元。
反射到現實,就是稍微對互娛行業有所了解的人,都在這幾年被一個詞轟炸:IP。
以IP為核心的泛娛樂概念,最早在2012年由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正式提出——事實上,如果對中國游戲產業發展有所了解,你大概會發現,陳天橋當年以盛大盒子為代表的“網絡迪士尼”夢想,基本就是1.0時代的泛娛樂玩法,差別只在于,陳天橋選中的核心是盒子,且當初時機并不成熟。
2014年,隨著互聯網+戰略推行,泛娛樂概念漸火,到2016年,老牌游戲展會ChinaJoy 把“泛娛樂”作為主題,多家游戲公司跟進布局。
比如,完美世界控股集團一直堅持泛娛樂發展戰略,旗下有影視、游戲、動畫、漫畫、文學、媒體、教育等業務。
事實上,在泛娛樂這件事上,很多公司都是糧草先行。以完美世界為例,其在2008年成立了完美世界影視,開始備戰影游互動。
如今,完美世界擁有鑫寶源、華美時空、完美蓬瑞、完美建信、江何工作室五大核心制作團隊以及孵化的工作室和創作團隊,先后出品《北京青年》、《老有所依》、《咱們相愛吧》、《靈魂擺渡》系列、《神犬小七》系列、《射雕英雄傳》等電視劇。
此外,通過收購今典院線、今典影院、大華、新時代等院線資產,最終,完美世界影視形成了內容、院線、藝人經紀、綜藝娛樂、影游互動、國際業務和投資的泛娛樂布局。
收益增長
粘度高,頻次繁,游戲成為泛娛樂產業里最掙錢的一環。以2016年各家游戲公司的財報數據為例:
騰訊:網絡游戲收入達708.44億元
網易:在線游戲凈收入為279.8億元
完美世界:營業收入61.58億元
盛大游戲:未經審計營收為38.6億元
昆侖萬維:營業收入24.25億元
英雄互娛:營業收入約為9.36億元
藍港互動:實現收入約為6.58億元
不難發現,騰訊和網易兩家,已經成為游戲公司里最掙錢的。這個排行在2017年或許也不會輕易改變,以騰訊為例,一款《王者榮耀》就月入30億。
自2012年提出“泛娛樂”概念至今,騰訊已經搭建了騰訊游戲、閱文集團、騰訊動漫、騰訊影業、騰訊電競的泛娛樂業務矩陣。從收益來看,騰訊游戲增長最迅猛。
吃到甜頭的不只騰訊一家。
完美世界2016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1.58億元,較上年增加25.67%,其中在游戲板塊實現收入47.0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4.97%,影視業務實現營收14.55億元,同比增長28.85%。
彌消天然不足
游戲行業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2017年,全球游戲玩家首次超過了20億人,相當于全世界每四個人里就有一個游戲玩家。相比國外,中國手游起步較晚,但憑借人口優勢,成為全世界游戲玩家最多的國家。
雖然擁有龐大的粉絲基數,但對于游戲公司來說,想坐擁游戲紅利并不容易。繁華背后隱藏的問題也不少。
根據今年ChinaJoy期間發布的《中國游戲產業報告(2017年1月至6月)》,今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997.8億元,同比增長26.7%,210.3億元的收入增量成為自2009年以來所有上半年收入增量中的新高。
收入增勢喜人,但游戲用戶數量增長卻呈現出放緩趨勢。報告顯示,中國游戲用戶規模5.07億人,同比增長3.6%,增速下滑,這表明中國游戲市場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用戶規模將逐漸趨于穩定。
游戲行業還有一些天然的問題。
比如壽命。
每款游戲都是一個獨立的虛擬世界,道具、裝備、皮膚、人物、特權、故事情節等設置,組建成完整世界。但多數游戲壽命有限,半年成為很多新游戲渡過生死關的魔咒,比如網易去年一度爆火的《陰陽師》,如今已經疲軟。
受傳統觀念影響,游戲以及游戲行業人員,總被認為是不務正業。此外,部分游戲還是存在制作低劣粗糙的問題。
泛娛樂化戰略,在一定程度上能修正游戲行業的這些天然bug:以IP為核心的多元產品呈現,能延長和拓寬游戲產品的生命線;以文學、影視等方式出現的泛娛樂產品,能讓更多非游戲用戶放下偏見。
比如去年的《魔獸》電影,憑借暴雪粉絲的加成,雖然整體票房表現不佳,卻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國大陸的粉絲,為這個非國產IP貢獻了全球30億元票房的一半。據悉,這也是目前游戲題材電影在國內的最高票房紀錄。
此外,電影還直接吸引了《魔獸世界》國服大量老玩家回流,一度導致服務器出現大面積排隊。游戲推動影視產出,影視反哺游戲活躍度,這種良性循環增加了游戲的壽命,也是“泛娛樂”的魅力所在。
潛力
在泛娛樂布局中,IP是核心。
但IP良莠不齊,也不是所有好IP,都會被合理開發。過去幾年,游戲行業經歷過一波瘋狂消耗IP的熱潮。比如幾乎每一部從網文改變的電視劇,但凡有小生小花出演的,多數會被改編為游戲,隨著電視劇的播出蹭熱點,以90后玩家為主要受眾。
這個名單很長:《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軍師聯盟》、《楚喬傳》等。
不過,這些同名游戲大多制作粗糙,以剛剛播完的《楚喬傳》為例,同名手游早早就推出了,還拉來主演趙麗穎、林更新等進行營銷,但成績依然不佳——明星營銷已成為游戲推廣的老套路,如果不在內容上做出改變,很難贏得玩家的心。
隨著市場細分,產業飽和,玩家對于游戲的精品化要求也越來越高。想要在游戲紅海里找到一片藍海,挖掘優質IP,并合理開發IP價值成為關鍵。
比如金庸小說IP是游戲行業最近幾年的熱門。它自帶小說和影視劇的粉絲,知名度足夠高,有天然轉化優勢。目前,他的14部小說里,最熱門的”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和《笑傲江湖》,已經被完美世界悉數拿下,并改編成游戲。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幾年,以IP為核心的泛娛樂產業,還會持續發力。
據《面向文化復興的文化融合動員力—“泛娛樂”戰略報告2017》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泛娛樂產業總產值超過4000億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4800億元。而今年的ChinaJoy以泛娛樂為主題,觀展人數達到34.27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市場已熱。對于游戲廠商來說,這將是一次財力和智慧比拼的持久戰。
【來源:創事記 作者:互娛資本論】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