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Bixby殺入,手機AI戰場終于展現高“智商”手機
隨著“全面屏”成為近幾個月來新機發布的標配,2017年下半年智能手機行業里的最大熱點也開始逐漸降溫。
事實上,不論是過去大熱的曲面屏,還是現在的全面屏,抑或是引發熱議的折疊屏,這些屏幕技術上的升級,只會給行業帶來短暫的脈沖效應。手機產業急需新的刺激來完成自我救贖。這逼迫手機廠商們不斷思考,究竟誰會成為驅動換機的下一個風口?
AI或許是最佳候選。
巨頭角力戰 三星的切入
人工智能浪潮下,各大科技巨頭早已提前布局,搶占市場。谷歌、Facebook、微軟等巨擘更是在人工智能戰略方面一直高歌猛進。無論是谷歌的“AlphaGo”,還是IBM的“沃森”,都顯示出人工智能不可思議的潛力。
三星也是科技巨頭中對AI最為熱衷的行動派之一。挖走亞馬遜硬件研發高管、推出智能家居控制設備Scoop、收購高端廚電品牌Dacor,收購云計算技術公司Joyent……三星在家電人工智能進行星羅棋布的布局后,21日通過剛剛在北京發布的三星Bixby中文版,三星在手機AI上的動作也逐漸浮出水面。
Bixby是什么?在今年三星最新發布的旗艦機Galaxy S8、Note 8身上事實上外界都看到了它的身影。它是三星人工智能、深度學習、UI設計三者相結合的研究成果,也是三星電子在布局手機AI的大殺器。
發布會上呈現了Bixby的諸多亮點。只需說一聲“Hi Bixby!”,它就會隨時恭候你的語音指令。用戶通過語音指揮Bixby,那么Bixby“幾乎”可以針對手機中如電話、相冊等應用的操作。Bixby在理解用戶信息不完整的指令語言的的時候,會引導用戶提供更多的信息,這也被稱作“認知容忍”。
這樣的操控似曾相識,此前iPhone上的Siri、微軟的Cortana、亞馬遜的Alexa、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上我們都可以找到類似身影。但隨著Bixby功能的逐漸呈現,讓外界發現區隔遠遠不止如此。
作為三星AI平臺的Bixby,能實現根據場景和情境的不同去完成任務。譬如,要發一封工作郵件,語音助手雖然能有一些反饋動作,但往往是不能夠幫助你完成這個任務的。而Bixby則不僅沒有跑偏,反而會模擬人的思維模式去執行一系列動作:打開郵件-主題-正文,十分完美的幫你完成這項任務。
Bixby:連接一切的真AI
除去語音識別領域,Bixby也可以調用前置與后置攝像頭來識別圖片或者文字進行查詢或翻譯。比如你可以對著某個目標問這是什么?Bixby可以快速通過檢索云端來告訴你答案。如果你看到想買的東西,只需點開Bixby視覺,它就會自動識別畫面中心的物體,并對其進行追蹤。一旦識別成功,就能看到它在網購應用當中的商品信息和購買鏈接。
這意味著,如果說語音助手是Bixby的耳朵和嘴巴的話,那么Bixby視覺就是它銳利的雙眼,將視覺識別融入人工智能當中后,Bixby得以看到我們周圍的事物,手上的手機也將變得更加善解人意了。
這同時意味著,與類似產品相比,三星人工智能平臺Bixby更像是你的一個“老友”,時刻陪伴在你左右,這種截然不同的定位來自Bixby可以為用戶提供的更加深入的使用體驗,概括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認知力。許多語音助手要求用戶能夠不差毫厘的說出語音命令,而對于Bixby來說,就算用戶語音命令不完整,它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盡力執行任務,并在逐步執行命令的過程中不斷鼓勵用戶提供更多信息。
二、場景感知力。當用戶在使用Bixby支持的應用時,可以在任何時候喚醒Bixby,它可以理解當前環境、理解應用狀態,讓用戶持續完成正在進行的工作。而不會在各方式切換時,重新開啟一個任務,導致用戶正在進行的工作丟失,又或者根本無法理解用戶的指令。
三、應用功能的覆蓋面。Bixby不僅對三星手機中的原生功能應用有著很好的支持,對第三方應用的支持也非常多,用戶不僅可以通過語音命令Bixby操作相機:打開自拍-皮膚調成最好-拍照,還可以讓Bixby將照片通過社交軟件發送給指定好友。
根據發布會的介紹,Bixby中文版已支持超過30款原生應用即點即說,可實現超過7000種功能,并具備10萬種以上的擴展操作,而對于第三方應用,目前常用的愛奇藝、百度地圖、酷狗音樂、摩拜單車、ofo、支付寶、新浪微博、騰訊新聞等,Bixby也已經適配,而更多的第三方應用會持續覆蓋。
從對聽到的語言進行語義理解、對眼睛看到內容進行視覺理解、對上下文及環境的理解,從而為用戶提供“最強智能手機交互體驗”,這是Bixby對于手機AI的進擊思路。
而按照三星的規劃,Bixby不僅僅會用在智能手機上,未來還將運用到平板、電視、冰箱等其他產品,甚至包括非三星公司的產品。這也佐證了三星充分意識到生態構建的關鍵性。
除卻不再簡單用語音助手來定義手機AI,三星期待用人工智能給手機帶來的更多改變是通過萬物聯網來實現,這理所當然還需要其它智能硬件的參與、需要開發者和合作伙伴對平臺的參與,以此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
真AI的未來:“人機合一”、“數字化身”
三星Bixby之所以能作為類似感知場景、人、行為的“智慧生命體”出現,背后隱藏著兩個與擬人相關的關鍵性技術:
1、模仿人類“思考”。先從海量互聯網內容中提取信息,然后按用戶的思維邏輯對信息進行推理分析和篩選,再得到答案;
2、用擬人的思維識別語義。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交互,嘗試與用戶建立起更深層、更智慧的關聯、更好的推薦,手機與用戶互動變得越來越“聰明”……
顯然,這些需要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但其中很大部分已經不是難以觸及。至少需要長期大量的研發和產品投入,這可能也正是浮躁的手機AI市場目前所稀缺的。只有在人工智能基礎技術、AI芯片研究和應用場景搭建均有投入和探索的廠商,才具備推出真正意義上手機AI的實力。
媒體市場研究公司Zenith的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智能手機普及率將在2018年繼續擴張。Zenith稱,在全球52個國家接受調查的消費者中,有66%明年將擁有智能手機,高于2017年的63%。在筆者看來,鑒于手機與人們日常生活的使用頻率與粘連度,毫無疑問,手機將是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全面落地的最佳載體。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成熟后,勢必帶來的“人機合一”、“數字化身”的未來。
目前,手機AI技術落地的方式已囊括多種,包括人臉識別、虹膜識別,也有的通過計算機視覺解決相冊問題和大數據問題。而由于不同企業和行業的側重點不同,所以解決人工智能問題的著眼點、入口也不一樣。但如果無法解決行業痛點、剛需、服務和場景問題,那么一切高舉手機AI旗號的產品只是拋噱頭而已。
總體而言,在AI與手機如何結合的問題上,Bixby此番將手機AI的“智商”再次拔高,三星的總體打法是,基于AI技術,要讓手機硬件和軟件進行深度整合以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而非僅僅將AI技術當做APP一樣下載或者簡單的集成。軟硬件行業如今界限正在逐漸消失,僅僅擁有硬件的超前性往往在未來市場難當主角,三星正在積極布局自己的人工智能化戰略也是提前卡位,試圖通過軟件驅動硬件開發,來獲得更大用戶忠誠度和沖擊更高的利潤收入。
三星Bixby此番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力,無疑對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將有方向性引導,接下來,勢必有更多的手機廠商殺入到手機AI的行列,開辟出手機行業競爭的全新戰場。
來源:王小琉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