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億用戶、百億資源,十大手機廠商推“快應用”死磕微信小程序手游
在微信發布小程序超過一年后,手機廠商們終于作出了響應,并建立了一個覆蓋用戶規模超過九億的“大聯盟”。
今天下午,包括小米、中興、華為、金立、聯想、魅族、努比亞、OPPO、vivo、一加在內的十大手機廠商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宣布推出“快應用”標準。在不少從業者眼中,十大手機廠商聯手的目的和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與小程序“掰一掰手腕”。
十大廠商統一標準和平臺,百億資源的扶持計劃力推“快應用”
什么是快應用?這一問題在發布會現場得到了解答:它與微信小程序一樣,應用服務都在云端;用戶無需下載App,即用即走。此外,十大廠商還對快應用的標準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并宣布了一系列的扶持相關政策。
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與傳統App相比,在開發成本方面,快應用憑借著前端技術棧和原生渲染,規定統一的研發接口等手段使得開發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各大聯合廠商還將提供一致的服務能力,盡量避免服務對接的成本。聯盟還將發布統一的發布方式標準,統一的平臺,降低發布成本。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快應用的成本比App平均低了3倍。
除了降低開發成本之外,快應用還擁有應用商店、負一屏、短信、掃一掃等更加豐富的入口矩陣,能夠最大程度的拓寬觸達用戶的能力。而且還支持桌面快捷方式和Push觸達,所以平均用戶的留存也高達App的兩倍。
另一方面,相較與以往傳統的渠道,快應用還擁有更高的轉換率。普通的應用需要“點擊—下載—安裝—打開”等多項步驟才能激活。而快應用具備即點即用的特點,因此快應用的激活率幾乎達到了100%。
以“餓了么”和“互動百科”為例,“餓了么”借助URL入口,用戶在“餓了么”的訪購率較H5提升了3倍,7日的回購率同樣如此。“互動百科”快應用是桌面安裝量是App的25倍,次日用戶的留存也提升了2倍。
據其介紹,快應用開放平臺旨在打造統一的快應用開放門戶,打造用戶、開發者和廠商的多贏生態。讓用戶的體驗變得簡單高效,開發者能夠為大眾帶來更加高效有價值的應用,而廠商則能夠提升自身用戶的粘性。
值得一提的是,快應用不僅僅面向企業開發者,還面向個人開發者,全品類開放。如果開發者想要發布應用也非常簡單,只需注冊賬號上傳應用,然后等待審核結果。如果通過,那么應用將會實現跨廠家上線。
此外,快應用目前的流量行為一共分為用戶主動行為、系統主動行為、用戶間分享流量、O2O四大類別。用戶主動行為即用戶自主進行搜索的行為;系統主動行為則是平臺給予的推廣資源;用戶間分享流量主要來自廠商的宣傳推廣和一定的Push資源;O2O是通過時下普遍的二維碼、拍照識物作為流量入口。
有了豐富的流量入口還不足矣,各大廠商還將聯合打造百億資源的扶持計劃,最大程度地為開發者提供便利。另外,快應用聯盟將會定期舉行開發者沙龍,交流經驗,實現知識共享。而且每年將會進行標桿快應用評選活動,當選的應用加大流量推廣,與各大廠商聯合運營。
日漸火爆的微信小程序,動了手機廠商的“流量”蛋糕
毫無疑問,此次十大手游廠商的聯手推出快應用,瞄準的正是誕生剛超過一周年的微信小程序。在兩會期間,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表示,目前微信的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首次突破十億。而前騰訊也公布了一組關于微信小程序的相關數據:截止至一月中旬,已上線小程序58萬個,日活躍用戶數為1.7億。
伴隨著用戶數量的提升,用戶的粘性也在不斷增加,有數據指出,2017年7月小程序用戶的單次使用時長相較于同年2月提升了兩倍,達到了3.6分鐘。而隨著《跳一跳》等小游戲的推出,相信當下的這一數據相較于七月必然有大幅度的提升。
由此可以說明,“即用即走”的小程序正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關系和喜愛;對于軟件提供方而言,小程序也是百利而無一害。但是對于手機廠商而言,微信小程序無疑在“流量”這個核心問題上,動了它們的蛋糕。
要知道,流量變現的價值和效率要遠高于硬件銷售。根據最近披露的小米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小米的收入組成中,79%來自于硬件,21%來自于互聯網服務業務。但硬件業務的凈利潤率僅為2.8%,而互聯網服務業務的凈利潤率卻超過40%。
試想一下,當用戶能在微信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應用(功能)之時,誰還會到應用商店中下載軟件?誰還會用手機廠商預裝的軟件?手機廠商的“流量紅利”也自然無從談起。
其實手機廠商們早已看到了微信小程序帶來的威脅,并做出了零星的反擊,例如小米曾推出“直達服務”以及魅族推出“快捷應用”。但與用戶量過十億的微信相比,在用戶端和開發者端,孤軍作戰的手機廠商都很難掀起太大的波瀾。這也是各手機廠商此次放下競爭,抱團反擊的重要原因之一。
用戶數量足以抗衡,但快應用仍缺失兩大利器
根據數據機構Trustdata發布的一項數據,這十大品牌在國內的市場保有量已經超過70%,而就安卓系統手游而言保有量更是超過了90%。如果以美國數據機構Zenit提供的“中國2018年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將達到13億人次”的預測來計算,“快應用”覆蓋的用戶人群數量將達九億。(發布會公布的是覆蓋了國內85%的智能手機用戶,覆蓋量達到10億。)
僅從用戶量來上看,十大廠商已經初步擁有和微信“抗衡”的條件,但是是否真足夠方便讓用戶放棄小程序,以及能吸引到開發者開發快應用,仍是個未知數。不要忘記的是,小程序還有社交和支付這兩大殺器,以及十大廠商無法獲取的數以億計的iOS用戶群體。
而快應用和小程序之間的“競爭”,對于游戲行業的影響或許不會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從微信小游戲的火爆和不久前Facebook正式開放Instant Games功能,可以預見未來輕度休閑游戲和中度的Html5游戲還是大有市場的。
作個不太貼切的比喻,未來的快應用或許會是現在的“安卓”,而小程序則是“蘋果”。與手機更貼合的快應用將擁有更方便的使用場景,而小程序則擁有更優質的用戶體驗和更強的付費能力。
結語:
在游戲領域上壟斷的騰訊,在流量這個戰場上又逼得十大手機廠商抱團,實在不得不令人佩服。
【來源:手游那點事 作者:子安、Root】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