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過去了,蘋果推廣的eSIM革了運營商的命?業界
據AppleInsider透露,蘋果已經開始延遲iPad Pro的出貨時間到2-3周,很可能是為4月4日(或在3月底)的新品發布及上市做準備。
傳聞iPad Pro或新增10.5英寸版本,將采用超窄邊框設計并去掉Home鍵,后置攝像頭升級為1200萬像素,屏幕則有12英寸版的超高分辨率。
不過相比硬件方面的更新,很多人更關注推廣了兩年多的Apple SIM到底發展到什么地步了?
2014年10月的iPad Air 2和iPad mini 3發布會上,蘋果帶來了全新的Apple SIM卡技術,也被各大媒體廣泛報道。
Apple SIM是一種嵌入式SIM(又稱eSIM)卡技術,可以允許用戶自行切換運營商服務,類似很久以前的CDMA燒號,還有一個優勢是沒有國際漫游費。
蘋果還聯合三星向運營商推廣eSIM卡技術,后者則是口頭表示“非常歡迎”,但身體上并不配合——擔心用戶被分流、增值業務及收費模式被顛覆。
GSMA(全球移動通訊系統)協會也認為eSIM卡是未來的趨勢,但是肯定會動了運營商的“奶酪”,所以直到2016年春才公布遠程配置規范。
去年2月GSMA(全球移動通訊系統)協會正式推出了首款eSIM卡,但它不是給手機用的,主要面向智能手表、手環和平板電腦等。
GSMA協會連接著全球超過800家運營商,還有不少手機廠商、軟件公司等,eSIM卡標準也是一種妥協的結果——蘋果和三星未能主導這場戰爭。
當然蘋果不會停下腳步(Nano SIM卡標準就是它推廣的),合伙伙伴Gigsky透露去年上半年全球已有140多家運營商支持Apple SIM卡。
值得一提的是eSIM卡可實現一卡多號、無需換卡切換運營商網絡等,但在無法攜號轉網的國家(天朝)似乎并沒有什么卵用。
如果說國情將一些外國公司擋在了墻外,但也造就了一批本土廠商的成功——尤其是那些擅長打破規則的互聯網公司。
截止去年12月,阿里、騰訊、小米已經分別上線了“螞蟻寶卡”、“騰訊王卡”和米SIM,其它還有微信的weSIM卡等。
除了跟聯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已完成)合作,這些推出eSIM卡的公司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拿到了虛擬運營商牌照。
相比淪為流量“管道”的傳統運營商,阿里等虛擬運營商試圖通過eSIM卡切入更加細分的市場,并推出定制化、個性化的服務。
支付寶有線下積分兌換流量,騰訊有應用內省流量,米SIM卡可購買數據包套餐...相比傳統運營商花樣多了不少。
只是這些互聯網公司玩得再6,也沒有傳統運營商算的精,每年向后者購買的流量費也有數億元了吧(虛擬運營商分享通信欠款1.64億元,其中1.3億是流量費)...
而年底小米筆記本Air升級了4G功能,預示著eSIM正式進入下一個階段——迎來微軟及OEM廠商的支持!
去年12月的WinHEC大會上,微軟宣布將在Win10 Creator更新中提供新的無線連接選項,包括支持5G和eSIM卡技術。
目前微軟已經同兩家SIM卡制造商達成合作共同推出Win10 eSIM卡技術,分別是Gemalto和Oberthur,其中前者是全球最大的SIM卡制造商。
微軟稱eSIM卡是公司重要的投資方向,也是Always Connected Windows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首批eSIM卡將會在2017年夏季推出。
屆時Win10用戶可以直接從應用商店購買網絡連接和數據套餐包,OEM設備制造商也不必費心設計隱藏的SIM卡槽。
MWC 2017展會上,聯想也公布了全新的eSIM卡技術,可讓自家的平板和筆記本等設備在沒插SIM卡的情況下上網。
如果未來兩年有數億臺Win10設備(微軟計劃三年10億臺)支持,那么eSIM卡或真正迎來屬于它的時代,正好也是5G網絡開始商用的時候。
很難說國內三大運營商將從今年10月起全面取消國內長途和漫游費是否與eSIM卡有關聯,但它們都不得不順勢而為!
而從2011年底獲得專利、已經推廣兩年多的Apple SIM,是否也該公布下新計劃了呢?
【來源:百度百家 作者:百略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