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玩家頂了游戲半邊天 卻仍逃不過“被標簽”手游
剛剛發布的《2017年3C游戲設備網購消費趨勢報告》2017年上半年購買游戲設備的女性用戶數量顯著上升,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6%,增幅已經超越男性。這只是游戲行業中女玩家力量的又一次展示,實際上,火爆程度堪稱國民手游的《王者榮耀》前段時間發布的數據顯示,女性玩家占比已經達到54.1%,也就是說比男玩家還要多了。
女玩家的春天要來了么?筆者作為一名入坑20年的女玩家,從小學接過表姐那一盤叫做《仙劍奇俠傳》的游戲光碟開始,經歷了仙劍、古劍、軒轅劍一系列RPG,直到現在空之軌跡系列和文明系列依然是一直在玩的單機游戲,到了高中畢業,跟著同學一腳跨進了魔獸世界的大坑,從此開啟了網游新世界,到現在都沒爬出來。
實際上,這樣的經歷除了DOTA和魔獸爭霸的缺席,和大多數游戲老玩家是完全重疊的,唯一的不同大概是當時的游戲里妹子數量堪比熊貓,即使一直堅持選女角色,筆者還是在很長一段不開麥的日子里都被當成“人妖”。這幾年,身邊曾經完全不碰游戲的小姐妹都掉到坑里了,隨手一抓都是拿著手機戳戳戳的女玩家了,她們的入坑之作不是《陰陽師》就是《奇跡暖暖》,當然還有農藥。這是和老玩家完全不同的手游時代,由于可得性的增加(App Store里一搜就能下載,玩一玩就上癮)和游戲形式的改變(從MMORPG為主的網游到塔防、卡牌手游),游戲對妹子的吸引力與日俱增,女玩家的數量蹭蹭蹭地往上漲。
讓女玩家走入主流視野的除了客觀上人數的增長,更多的還是購買力的可觀———游戲公司總是最熱衷于研究樂意花錢的人。在網游時代,外觀時裝、萌寵養成、炫耀性掛件就已經顯示出了女玩家驚人的購買力,200塊一個的頭發,女玩家買起來眼都不眨一下,要知道,這都可以買十幾張月卡夠一個不買外觀的人玩一年的了。到了手游時代,由于大多數游戲都是道具收費而不是時間收費,女玩家的購買力就更加顯現出來了,尤其是在卡牌游戲里。不得不說,女玩家對打折、限量、抽卡的敏感度和渴求度大大高出男玩家,企鵝家上述那款針對女性設計出來的換裝卡牌游戲,一場為時數日的活動排行榜上都是花了五位數人民幣的,而累計充值六位數的人也只能摸到大R (在游戲里花了很多人民幣的玩家)的門框,超級大R可都是花了上百萬的。甚至還出現了專為女性設計的游戲,譬如上面說的換裝類,以及霸道總裁養成。有人說,現在游戲行業是“得女玩家者得天下”,講的就是女玩家已經成為游戲消費力的增長極。
當然,即使女玩家遍地走也沒能改變游戲行業直男癌末期的癥狀,這個行業一如既往地存在嚴重的物化女性問題。ChinaJoy上穿著極度清涼甚至充滿了性暗示意味的Showgirl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種直接赤裸的表達是從男性用戶口袋里掏出錢來的最好方式。即使電競已經從“不務正業”變成“朝陽行業”,站在電競行業頂端的女玩家們依然飽受困擾———LOL知名女性解說MISS,一搜新聞第一頁全是討論胸的。
同樣地,在游戲里女玩家也會體驗到滿滿的惡意,有些不過因為她是女性。女玩家和女司機一樣都是一個撕不掉的標簽,女玩家=手殘黨絕對是一種社會建構的概念,就像女生理科不如男生好一樣。實際上,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可以證明在玩游戲這個項目上女性不如男性,畢竟游戲最看重的并不是身體素質,而是意識和操作。
網游時代的刻板印象是妹子操作水、妹子只適合玩奶(治療職業)、妹子玩不好PVP。到了手游時代,這樣的刻板印象就變成妹子只能玩輔助、妹子都只愛外觀不研究技術,本質上沒有區別。筆者就是一名酷愛研究裝配和手法、競技場打上2200的PVP女玩家,而這樣的女玩家還有很多。不過,在這樣的刻板印象之下,有些女玩家一開始就默認自己手殘,打得不好也不練、從來不研究技術甚至本來就不是為了把游戲打好而是為了衣服好看、賣萌泡男神之類的,于是越來越手殘,惡性循環。
幾乎每一個女玩家,都為自己是女性這件事撕過不止一場。女玩家在游戲里遭遇的一切,都和在這個社會其他地方所遭遇的一樣。如今,曾經隱形的女玩家前所未有地被重視,然而,她們并沒有因此而逃過被標簽的命運,也并沒有得到更多的尊重。“直男癌末期”的游戲行業,依然會物化女性,只是會在同時刻意討好女玩家。
【來源:南方都市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