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體育主流化,英雄聯盟電競正在邁向百億產業規模手游
2017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爭奪戰在鳥巢完美收官的新聞,出現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官網上。此前不久,瑞士洛桑當地時間10月28日,國際奧委會第六屆峰會如期舉辦,代表們對當前電子競技產業的快速發展進行了討論,最終同意將其視為一項“運動”。
電競賽事正逐漸得到官方認可,這對于剛剛站在2017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舞臺上的電競隊伍和選手們意義重大。
奧委會的承認,把電競賽事拉到了和傳統體育項目對等的地位,不得不說,這是電競產業全球范圍的蓬勃發展所帶來的直接反應。而包括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共青團中央、新華社等多個權威主流媒體對于英雄聯盟總決賽的報道,也讓這一賽事進入主流視野,獲得了更高層面的認可。
以S7整體的比賽情況來看,今年呈現出兩大特點:首先,各賽區實力差距的縮小讓比賽觀賞性更強,各個賽區均重視生態搭建的態度也讓《英雄聯盟》的比賽質量整體上一個臺階;其次,今年的舉辦地放在中國,通過《英雄聯盟》在全球最大市場集中對外展示電競精神,這也和《英雄聯盟》布局電競的理念一致,即推動電競“體育化”。
更高層面的認可,也進一步促進產業把目光聚集在電競本身,一方是資本加持,一方是賽事本身全球化的步伐,兩大推動力量正在讓電競產業發展提速。
“競技精神”超越賽事本身
本年度的英雄聯盟大賽誕生了多個黑馬戰隊。在八強賽之前,沒有人能想到來自歐洲的MSF戰隊會將SKT拖入到BO5的決勝局。SKT的上單選手Huni在賽后采訪中對多家媒體表示,“這可能是我職業生涯打的最艱難的一場比賽”。
以往被忽視的隊伍打出了自己的特點,贏得了對手的尊重,這讓英雄聯盟超越了賽事本身,通過國際化的賽事體制,讓電競精神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賽事的運轉,也得益于《英雄聯盟》游戲生態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與壯大。“拳頭”在賽事運營上更加強調“系統聯賽”的運營理念,而非舉辦一些錦標賽,這讓俱樂部和選手擁有了一個穩定的表現空間,大量頂尖隊員的進入、持續穩定的曝光度讓俱樂部在軟硬件上都得到提升。這一理念逐漸得到了上下游產業伙伴的認可。
即便是在日本這個電競的“荒漠”,拳頭都設立了頂級聯賽與次級聯賽,并積極開展一些高校聯賽,意圖就是要打造一個《英雄聯盟》的生態圈,讓各個水平的選手均可以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這樣一來,就讓電競俱樂部與選手的屬性變得與傳統體育一樣。
眾所周知,大多數的電競明星選手都是從基層聯賽一步一步達到職業聯賽,與詹姆斯、杜蘭特這樣的籃球巨星無異——基層聯賽(校級聯賽)鍛煉好基本功,然后適時地被慧眼識珠的俱樂部或經紀人發現,經過職業賽場的磨練成為明星選手。
“如果電子競技職業選手的收入能夠媲美NBA球員,那么,電子競技將會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這是NewZoo 在一則行業報告中的判斷。
此外,國際上成功的體育賽事表明,職業體育的核心商業模式無一不是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比賽“內容”來吸引觀眾,并利用產生的關注度來進行盈利,盈利方式主要分為門票收入、轉播收入以及商業收入。
在聯盟賽事國際化之前,LCK一家獨大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讓最終的冠軍之爭沒有了懸念,這種賽制就極大制約了優質比賽內容的產出。
而發展到如今,英雄聯盟在全球各個賽區的差距正在逐步縮短。即便是電競發展相對滯后的東南亞,最近發展態勢非常迅猛。數據顯示,2016年東南亞的電競觀眾共為1990萬人,2019年則會超過4000萬人次。
比賽的觀賞性與競技性就會得到提升,世界總決賽的精彩程度自然會隨之上升,這意味著賽事輸出內容質量的系統化提升。以2017年為例,英雄聯盟聯賽在北美地區來自于門票,贊助,周邊,媒體,廣告的總收入已經達到了5億美元;對于電競賽事來說,目前也只是初級發展階段,在未來主客場、線下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將更快的催生產業邁入百億甚至是千億時代。
賽事主辦方對鈦媒體表示,在未來的2018年,英雄聯盟中國電競將會進入到線下化主客場階段,嘗試引導產業的第二次爆發。
資本加持
隨著年輕人的興趣愛好遷移,電競逐漸分流掉一些對于傳統體育運動的關注度,成為了新生一代的關注焦點,電競體育化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資本方紛紛押注電競產業,正是把未來賭在了年輕群體的主流文化趨勢上。
與此同時,賽事的成熟化運作,直接催生了傳統體育的俱樂部和投資人頻頻出手電競,無論在A股市場,互聯網企業、影視動漫公司都試圖分一杯羹。
包括BAT,萬達、軟銀、紅杉等在內的資本巨鱷早已在中國電競體育產業領域注入重金;此外,京東、蘇寧等諸多“金主”也瞄準了電競產業。通過資本加持,電競產業才有機會獲得強勢增長,而正向循環下,良好的增長性是電競賽事未來拿出更好成績的基礎。
同樣的資本故事,在體育產業發展最為成熟的北美也在發生。
就在幾天前,隨著NBA火箭隊贊助的電競戰隊獲得聯賽最后一個席位,英雄聯盟LCS賽區10個永久席位的所有者也全部出爐,他們分別是:TSM、CLG、C9、TL、Echo Fox、FlyQuest、OpTic、克里夫蘭騎士、金州勇士隊老板Joe Lacob的戰隊以及休斯頓火箭隊。
這些俱樂部背后的資本,不僅有這些活躍在NBA的大佬,也有麥迪遜廣場花園公司、aXiomatic eSports財團等頗具實力的資方。值得一提的是,不僅職業俱樂部備受資本關注,連業余電競聯盟SLG也在今年完成了金額為1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投資者包括尼克國際兒童頻道(Nickelodeon),DMG娛樂傳媒集團(DMG Entertainment)與坦帕灣冰球隊老板Jeffrey Vinik等。
市場上如今已經出現了傳統體育與電競相融合的跡象,一些傳統體育的俱樂部接連吸納電競或者與電競俱樂部展開合作。
在足球市場上,里昂、沃爾夫斯堡等十幾家足球俱樂部紛紛成立或收購FIFA、《英雄聯盟》等電競戰隊,借此來拓展自身品牌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在籃球市場上,NBA的費城76人收購了包括Dignitas在內的兩家北美頂尖俱樂部,邁阿密熱火則投資了今年在S7接近弒神的MSF戰隊。
“謹慎看好”
傳統體育賽事同電競的融合,加深了電競賽事向體育運動領域的滲透。那么,對于電競賽事入選亞運會乃至入選奧運會的呼聲,何時能夠開花結果?
亞奧理事會對電競是一種認可的狀態,但國家體育總局對于電競體育運動入亞、入奧的趨勢是“謹慎看好”。國家體育總局信息主任丁東在近期接受鈦媒體采訪時表示,電子競技跟傳統的足球、籃球相比之外,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設立俱樂部之外,“電子競技是有廠商的”。
丁東也指出了電子競技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目前,電子競技通用的規則、通用的對運動員選拔沒有完整的鏈條。包括項目誰來負責立項?運動員如何選拔?以及如何合理的分配廠商的利益、賽事研發的利益等等,這些跟我們傳統體育項目是不一樣的。”丁東告訴鈦媒體。
未來,國際奧委會、亞洲理事會對于電競產業最核心的推動力將在于,如何讓電競產業規范化,讓通用的國際組織盡快的建立起來。
【來源:鈦媒體 作者:偶像陳大發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